本文来源:临床研究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结果,临床症状包含运动耐力下降、呼吸乏力及水肿等,具有病程长、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发作及预后差等特点,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多采取利尿、强心和扩血管治疗等,有研究发现,这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帮助,同时强心药存在较大副作用,患者远期生存率不高。
心脏运动康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着良好的适应性,通过该类训练能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同时能减缓心血管病患者疾病进展。目前,心脏运动康复效果已得到临床充分证实,但有关运动最佳强度的标准暂未统一。为此,现对年1月—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心脏运动康复强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康复进程的影响,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选取年1月—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纳入标准: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相符,同时病情处在稳定期;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肺部存在严重疾病者;存在运动禁忌者;存在无法控制高血压者;存在心内血栓者;存在肿瘤者;存在精神疾病者;3个月内存在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者;存在心脏瓣膜病或急性心肌炎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
2方法
2.1常规治疗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开展评估,建立个人档案,并制定出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内容涉及健康教育、营养支持、辅助用药、戒烟戒酒和心理辅导等,于整个治疗期间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类情况开展及时处理。
2.2心脏运动康复
运动强度:患者运动强度的确定需结合Borg主观疲劳度和心率储备,通过心电图负荷试验对患者最大心率开展统计,运动强度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A组只开展常规治疗。B组的Borg评分设定为12~15分,同时运动强度是50%。C组的Borg评分为16~18分,同时运动强度是80%。
运动过程:主要采取有氧运动,通过平板脚踏车开展运动。整个心脏运动康复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1)热身阶段:对全身肌肉开展放松,同时进行关节伸展运动,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
(2)运动阶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预定的心率范围,后维持运动强度,整个过程控制在40min左右。
(3)不断降低运动强度直到进入慢速有氧运动,使血液逐渐回流到心脏中,整个过程控制在5min左右。三个阶段共用时50?min左右,1次/d。治疗时间为6个月。
3统计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氧阈值、峰值耗氧量。LVEDD、LVEF通过超声诊断仪开展检测,无氧阈值、峰值耗氧量通过心肺功能检测仪开展心肺运动试验后获得。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6MWD、无氧阈值及峰值耗氧量对比治疗前,三组6MWD、无氧阈值及峰值耗氧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组的6MWD、无氧阈值及峰值耗氧量显著高于A、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点击查看大图
2?三组治疗前后的LVEDD及LVEF水平对比
治疗前,三组LVEDD及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组的LVEDD水平显著低于A、B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A、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点击查看大图
讨论
伴随心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心力衰竭患病人数也在相应增多,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心力衰竭增长人数有近40万人,同时年死亡数高达25万人,疾病形式已经不容小觑。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同时运动能力明显降低,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一定影响,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经心脏运动康复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最有效运动策略和运动强度当前仍存在一定争议。
心脏运动康复目前被认为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方法,国内外多项指南中均有推荐。心脏运动康复能协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远期生存率。心肺运动试验属于一项注重联合检测心肺功能的定量评估方法,可一次性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其中的无氧阈值及峰值耗氧量是制定合理运动方案的重要依据。6?min步行试验方便易行,能对患者运动耐力状况开展检测。陈慧玲等研究发现,开展高强度心脏运动康复组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常规治疗、中强度心脏运动康复组患者运动康复后的无氧阈值及峰值耗氧量更高。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C组无氧阈值、峰值耗氧量显著高于A、B组,这和陈慧玲等研究中结果一致,说明高强度心脏运动康复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效果更佳。C组治疗后6MWD及LVEF显著高于A、B组,LVEDD水平显著低于A、B组,说明高强度心脏康复运动可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分析获益原因是运动康复能防止各类心力衰竭并发症出现,提升患者体质,改善其心肺功能,防止压力性损伤和血栓生成。在确保患者安全基础上,通过高强度有氧运动较中强度运动更能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提升机体摄氧量,心血管保护作用也更佳。运动训练能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对冠状血管起到扩张作用,同时经间歇局部缺血刺激新血管生成,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此外还有助于心脏重塑,进而加快心脏康复。
综上所述,予以心力衰竭患者高强度心脏运动康复,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加快康复进程,效果显著,值得采用。
本文作者:马娟本文通讯作者:王东伟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郑州医院本文来源:临床研究年11月第28卷第11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