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达80/10万,且中青年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心梗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幸运被抢救后,也可能会面临各种并发症。
心梗后容易出现心衰的并发症,据调查显示,经过心肌梗死后的病人,其中有2%的概率在随后的10年间有会发生心衰的危险,如果一旦出现心衰,对病人的危险很大,在病后5年的存活率小于50%。然而心梗后发生后心衰的检出率仅有42.5%,多数患者心衰发现不及时。
心肌梗死(心梗)导致心脏与血管的结构发生复杂变化,最显著的结构变化是左室扩张与梗死区会变薄,容易产生心衰的并发症。
心衰是以在静脉回心血量正常的情况下,心脏泵功能下降和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是由于心肌能量不足造成基因表达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超负荷心肌病。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力衰竭后,经过较长期抗心衰综合治疗仍然不能控制便称为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梗后心衰的表现1、左心衰竭活动时容易倦怠无力,呼吸急促,咳嗽、气喘,出现干咳或咳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左心衰最初往往表现为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在夜间突然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淤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
2、右心衰竭常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这是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淤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导致腹痛、腹泻。
3、尿少、浮肿夜尿相对增多,出现踝部水肿。心衰病人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而导致全天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与肾脏病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人体下垂部位(足踝、小腿)开始,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
4、情绪或者精神异常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心衰时由于心输出血量下降,脑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
5、其他睡眠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次数和心率增加,心律增快,血压升高。
生活方式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可延缓心衰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恶化、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中年:减肚子控四高近日,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的约翰·威尔金斯博士发现,中年时没有患上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症的人,晚年患心衰的风险也较低。研究者通过对数万名美国人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45岁时,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这3项危险因素的人,未来发生心衰的概率比3项危险因素均存在的人低73%;到55岁时仍不存在危险因素的人,心衰风险更是降低了83%。
存在3项危险因素的人比正常同龄人的生存时间减少了10~15年。这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3项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伴发性,被合称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由于机体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时所引起的一系列互相关联的疾病,以腹型肥胖为主,同时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后果都是心力衰竭。
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可通过测量体重身高指数和腰臀比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身高指数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中国人来说,高于24即为超重,高于28则意味着肥胖;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表示腹部和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其他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一旦出现肥胖,应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积极减脂。
2、心情:抗疲劳防抑郁疲劳是心衰即将发作的一个重要信号。心衰发生时,心脏供血量不足,导致全身氧气和能量供应受限,因此带来疲劳感。疲劳并不仅由过度劳累引起,饮食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加、患了感冒或肺炎导致供氧不足、漏服药物或者心脏疾病加重都会导致疲劳,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可能不久就会随之出现。因此当患者感觉到疲劳时,就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测一测体重、看一看尿量,若出现异常或疲劳感持续,一定要及时就诊。
很多患者得了心衰后,总是焦虑、紧张,对日常体力活动也畏首畏尾,这样很容易引起心衰发作的恶性循环。保持适度的锻炼是缓解抑郁和减少心衰发作的重要手段,长期静养反而不利于情绪调节和症状控制。当抑郁症状较为严重,比如持续的心情低落、感觉到人生没有意义、经常想哭,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时,可能已经发展成为了抑郁症,患者更应及时就诊,并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
3、饮食:用豆类代肥肉美国最近有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高动物蛋白饮食的老年女性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首先,饮食总量不宜太高,防止肥胖。其次,应适当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豆制品,减少动物蛋白,尤其是脂肪含量丰富的肉类的食用。换句话说,饮食中用适量的植物蛋白代替大量的动物蛋白,能够降低心衰风险。
自欧洲的荟萃分析表明,疾病管理干预可使心衰患者由于心衰加重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再住院率下降30%,使再住院及死亡联合终点事件降低18%。因此,心梗后心衰患者采取强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疾病管理,不仅为患者带来健康收益,而且可以减少反复住院带来的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