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做孩子们的健康卫士
01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02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
1.得了手足口病,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粘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
2.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和皮疹,溃疡表现的过程为一开始是红斑,随后出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皮疹的过程为一开始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痒。有的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
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无需采取特殊治疗。只有极个别患者得病后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死亡。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
03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属于肠道病*,只寄存于人体内,感染了肠道病*后有的人出现如发热、皮疹等症状,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否出现症状,感染肠道病*后的人都具有传染性,病*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接触到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均可能引起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
1.饮用或食用被病*污染的水或食物;
2.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
3.儿童接触到被病*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感染。
04
四、校园的防控措施
1.病例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2.班级观察:观察期为最后一例病例出现后14天止,观察主要内容为发病患儿症状恢复情况及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情况。
3.预防接种:EV71疫苗为二类疫苗;建议5岁以下儿童接种。
4.其他措施: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1周1个班级2例及以上建议班级停课14天;1周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建议全园(校)停课14天。
05
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2.多喝水,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卫生的食物,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3.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6.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经常对日用品、玩具等清洗消*;
8.幼儿伴有发烧,口腔、手掌等部位出现疱疹,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向医院预检台说明,根据医生建议从手足口病通道就医;
9.确诊为手足口病例,须立即报幼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以便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病情蔓延。
图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马晓红
图文编辑:许定严
审核:华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