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TUhjnbcbe - 2021/5/9 15:14:00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常见有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感冒等。

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潜伏期10天左右。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热至出疹3-5天,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防治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3周。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防治措施: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后7天。适龄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感染后,有14-25天的潜伏期,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是最常受累的,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额骨边缘不清,疼痛明显。因唾液腺管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额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炎病*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防治措施:易感儿应按规定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活疫苗预防。家庭居室则要经常打开门窗充分换气。对患儿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患儿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板兰根冲剂”或中药汤剂效果都不错。患病的孩子需隔离至肿大的腮腺(颌下腺)完全消退为止。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排大小便异常及腹痛、浮肿等异常情况时,医院就诊,以明确有无合并脑膜脑炎、胰腺炎、肾炎或性腺炎症的可能,并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8月龄—6周岁儿童。

六、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此病潜伏期一般2-3天,甚至几个小时。流感的症状虽与普通感冒有些相近,但更为严重: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流感可并发肺炎、脑病、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等,特别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儿可因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引起死亡。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仅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由于流感病*不断发生变异,使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可引起反复发病。

预防措施: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春秋季也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户外活动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有条件的,最好提前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七、肺炎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多为病*、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包括呼吸道合胞病*、腺病*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人群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以及老年人。

预防措施: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对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注射肺炎免疫疫苗。疾病恢复期应避免淋雨、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

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症”,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成年人感染后几乎无临床症状)。在湿、热的环境下此类肠道病*更容易繁殖、生存,并可以通过感染者的排泄物、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预防措施:教育儿童吃充分加工煮熟的食物,喝开水,不咬玩具,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饭前便后勤洗手,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九、诺如病*

诺如病*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诺如病*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爆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一起爆发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例如,食物暴露引起的点源爆发常会导致在一个机构或社区内出现续发的人与人之间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诺如病*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饮用煮沸的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感染和传播的最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纸巾和免洗手消*剂不能代替洗手。

校以育人为本

师以敬业为乐

生以成才为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