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输液越多,器官衰竭得越快
TUhjnbcbe - 2021/5/6 17:04:00

打点滴又叫输液、打吊瓶,在我们国家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治疗手段。输入体内的药液看起来干净透明,其实暗藏无数风险,然而,95%以上的人对此毫不知情,而且竟有人将输液作为一种保健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接近世界注射次数的三分之一,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挂8个吊瓶,这远远高于世界上的2.5--3.3瓶的平均水平。

中国抗生素人均用量是美国10倍。我国抗生素年使用量高16.2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95%的人不知道输液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

输液=小型手术。我国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2.5至3.3瓶。每年因注射输液导致的死亡人数在39万以上。中国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据了解,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

在西方,打点滴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治疗方式”,而在我们国家,不管是成人、老年人甚至是小孩子,只要生病,不论病情轻重,医院就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愤怒、大骂或者大打出手。

可是打点滴并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它的危害是巨大的。

输液危害究竟有多严重?

毫升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输液过多可致肺癌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此外,在国家食药监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也显示,因静脉注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占到56.7%。

输液微粒会堵塞微血管,因为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不溶性微粒是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制剂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医院检查“吊瓶”时发现,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微粒个,据此计算,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的微粒蓄积在毛细血管中,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以及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有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入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此外,长期输液还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改变,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输液速度越快,人体血液循环的负荷就越重,对人体越危险。

输液降低人身的免疫力,使身体产生抗药性。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和病*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一生病,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去打点滴,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时,还容易患上输液依赖证,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吃药治疗很难见效,经常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患同样的疾病如果不打点滴就很难好起来。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就是会让人体产生抗药性。你以后生病,再用抗生素,就可能效果不好了,甚至没有效果了。

打点滴会导致自身菌群失调,增加身体感染疾病的机会。人体的体表及体内有很多细菌,如我们胃肠内就有一些有益的细菌来帮助我们消化,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对我们发出了警告,这种细菌能力超强,一般的药物对其没有任何的杀伤作用,为今后对疾病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每一名医者,在临床上多多少少都遇到过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基本上都遇到过。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直接输液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最后,输液过程中如果消*不严、操作不规范,还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临床中还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副作用就越大。“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如果“搭配”不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生化学性沉淀,甚至出现中*反应。

滥输液对儿童伤害最大50%以上的输液没有必要

输液主要适用于地震或突发事故,以及脱水严重、病情危重乃至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但临床上,住院患者几乎%进行输液给药,在门诊患者中也非常普遍,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目前输液给药滥用现象,在治疗感冒等疾病时尤为突出。感冒经过一定周期是可以自愈的,不是合并多种危重疾病的感冒,根本没必要输液,通过口服药物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时,还可将有害物质过滤掉,并进行肝脏代谢。

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最深,有的儿童因此而丧命,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过敏反应会更强烈。

患者不了解,医生也不说,才会让滥输液现象愈演愈烈。除此之外,肌注药消失,输液给药横行,也是经济效益驱动导致。

那么,究竟该如何用药?能口服药就不打针,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这才是合理的用药秩序。

并非所有输液都有害

看到这儿,可能有的人会觉得,以后再也不输液了,输液都是有害的。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当一个人昏迷不能服药,或者某个病十分紧急,要争分夺秒抢救的时候,就必须要注射。而且有的药物,不同的使用方式,会用不同的作用。所以,并非要杜绝输液。

静脉输液直接将药物带入人体血液循环,药物起效迅速。这是不可忽略的优势。必要情况也必须要要输液。这儿给大家谈谈输液的问题,只是想让大家明白,输液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只是小病小痛,吃药就好,别硬是要求医生开输液。

53种疾病不准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儿科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是世卫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输液越多,器官衰竭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