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8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普遍发生于五岁以下幼儿。轻度的手足口病是可以自愈的,发病一周后就可自己痊愈。但是也有一些重症患儿,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所以幼儿园和家长朋友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宝宝早期发现手足口病,同时使患病的宝宝得到有效的就诊治疗时机。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一般来说,儿科医生通过典型症状或体征基本就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一般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也有部分患儿不发热);食欲不振;舌头牙床口腔出现红色水泡;手掌脚底屁股出现红疹等。有时候,可能也需要其他辅助检查。
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后能够在7~10天内自愈,属于轻症手足口病。只有小部分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潜在的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这就是重症手足口病。
警惕手足口病,哪些信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