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最新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
TUhjnbcbe - 2021/3/12 14:45:00

国内外多部指南建议使用心肌肌钙蛋白(cTn)和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以指导相关治疗。鉴于胸痛和胸痛等同症状以及胸闷(呼吸困难)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症状,而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具有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果报告即时化(2~10min内提供结果)、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等优势,本共识优先推荐特异度和灵敏度都较好的POCT技术检测cTn和BNP/NT-proBNP分别作为怀疑ACS和心力衰竭患者在适宜临床情况下的初诊检测项目。但POCT在快速获得测试结果、检验周转时间短的情况下,可能会牺牲部分结果的准确性,还存在医生不规范使用POCT和解读检测结果以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临床决策,因此对POCT也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为规范POCT技术检测cTn和BNP/NT-proBNP在临床的应用,特编写《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

POCT技术检测cTn

对于胸痛或胸痛等同症状患者,结合常规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心电图检查,POCT技术检测cTn可对疑似ACS患者进行排除、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明确指出,胸痛中心应配备心肌损伤标志物和BNP/NT-proBNP等POCT检查设备,并建议检测cTn的结果应在抽血后20min获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也推荐检测cTn,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预后评估。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POCT技术检测cTn用于ACS的排除、诊断和危险分层(图1)。在北美开展的急诊医师调查中,75%的医生认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报告时间应小于45min。

cTn由cTnI、cTnT和cTnC三种不同的亚基组成,其中cTnI和cTnT是实现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组分,几乎只在心脏中表达。血液中cTn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且存在动态升高或降低时,考虑存在急性心肌损伤。cTnI有心肌特异性,非心脏组织损伤后水平不会升高;而骨骼肌损伤也可能会使cTnT水平升高,临床解读需要考虑cTn的检测种类。尽管cTn水平升高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但心肌蛋白释放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如心肌细胞的正常更新、凋亡、cTn、降解产物的细胞释放、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坏死等。因此,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解释cTn测试结果。但无论何种机制,cTn值出现了动态上升和(或)下降都表明发生了急性心肌损伤,临床上应注意非冠状动脉事件的cTn升高和其他干扰cTn检测结果的因素。

向下滑动滚动条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