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题笔谈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新进展
TUhjnbcbe - 2021/1/31 9:30:00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实至名归用者为尚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ID:zgsynkzz)

作者:翟琳,华伟

作者单位:中医院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第40卷第3期专题笔谈栏目DOI:10./j.nk030106

引用本文:翟琳,华伟.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40(3):-.

华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委,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等。美国心律学会资深会员(FHRS),欧洲心律学会(EHRS)及亚太心律学会(APHRS)会员等。负责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国家课题子课题及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担任《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美国介入电生理杂志(英文)》等期刊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十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正文如下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据研究统计,全球有多万心衰患者,其中美国有大约万心衰患者[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3-4]显示,中国35~74岁人群心衰患病率为0.9%。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5]对例心衰患者资料的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为4.1%。对于此类患者,除药物治疗以外,器械治疗也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1 心脏除颤器械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衰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SCD的发生率为41.8/,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口数为/年[6]。因此,对SCD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地干预,对于降低SCD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脏除颤器械有效降低SCD高风险人群的病死率,是目前心衰患者SCD最有效的预防措施[7]。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器(S-ICD)和可穿戴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械(WCD)是近年来心脏除颤器械领域的主要进展[8-9]。

1.1 S-ICD 与传统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仪(ICD)不同,S-ICD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皮下电极导线构成。目前应用临床较多的S-ICD为美国波科公司生产的EMBLEMTMS-ICD系统。脉冲发生器体积约70mL、重约g。皮下电极导线长45cm,有2个感知电极,分别位于导线远端(头端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两者中间有一直径3mm、长8cm的除颤线圈电极。相比传统ICD,S-ICD的优势在于: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但S-ICD无持续起搏功能,对于症状性心动过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可终止的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S-ICD不适用。见图1。

图1 S-ICD植入后X线表现

年一项单中心的研究结果报道了31例植入S-ICD的患者在术中%正确识别和成功转复诱发的心室颤动(室颤),术后随访d,其中4例出现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颤,均可被SICD成功转复[10]。年IDE研究结果证实S-ICD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VT/VF)是安全有效的[11]。全球最大的S-ICD注册研究EFFORTLESS随访期间结果表明,在85例患者中记录了例自发发作。在这些发作中,有例(53%)接受了治疗,其中93例为VT/VF,首次电击有效率为88%,最多5次电击后,整体有效率为%,d不适当电击率仅为7%。S-ICD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和不适当的电击率与传统ICD报道的相当[12]。年,S-ICD第1次被列入《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该指南指出两点:(1)对于无心动过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抗心动过速起搏适应证的患者,仅需要除颤功能,可植入S-ICD以作为静脉植入ICD的替代治疗(Ⅱa,C);(2)对于静脉入路困难、因感染而移出经静脉植入的除颤器、或者需要长期除颤器治疗的年轻患者,也可应用皮下除颤器以替代经静脉除颤器(Ⅱb,C)[13]。

近年来,美敦力公司研制的EV-ICD系统亦为一项非静脉植入的ICD,与波科S-ICD不同,美敦力EV-ICD导线植入到胸骨后的部位,因导线距离心脏更近,有望获得更理想的除颤阈值和起搏阈值,目前尚在临床研究中。

1.2 WCD WCD由除颤背心和主机组成。除颤背心中包含前胸1个除颤电极及后背2个除颤电极,4个心电图感知电极位于背心下部。两个除颤板位于背部,含有10个自破型导电凝胶胶囊。主机设有功能键及心电图显示屏(图2)。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指定的检测算法诊断心律不齐[14]。心电图感知电极检测到心率超过设定的治疗频率,快速心律失常超过设定的时间,仪器可自动将心电图和模板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室速/室颤,若诊断为室速/室颤,WCD发出震动警报和灯光闪烁以提醒患者,患者可手动终止;若室速/室颤持续,WCD自动充电并释放导电凝胶,发出75~J的双向除颤波;若无法终止,WCD还可释放4次除颤波。WEARIT-II注册研究纳入了0例患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40.3%)、非缺血性心肌病(46.3%)或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13.4%),WCD平均佩戴时间为90d,每天平均使用22.5h。41例患者共有次持续性VT/VF发作,适当治疗占54%,不适当治疗只占0.5%,最后仅42%的患者接受了ICD治疗[15]。对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应用WCD的研究结果显示,仅28%的患者最后接受了ICD治疗[16]。

尺寸:胸围66~cm 重量:0.kg

图2 除颤背心

以上研究说明,短期使用WCD可对短期内自发性VT/VF发生率高的患者进行有效地除颤治疗,并且可对后续植入ICD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降低最终的ICD植入率。VEST研究是第1项针对WCD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尽管WCD不能降低心肌梗死(MI)后90d内的猝死发生率,但能够显著降低总体病死率[17]。年《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指出WCD的适应证为:对于曾经发生心搏骤停或持续性VT/VF已植入ICD的患者,因感染等原因移除ICD期间,可应用WCD预防SCD发生(Ⅱa,B)。对于发生SCD风险增加但无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如等待心脏移植、MI后40d内LVEF≤35%、近期诊断的非缺血性心肌病、血管再生90d内、心肌炎或继发性心肌病、系统性感染等,应用WCD是合理的(Ⅱb,B)[18]。WCD的不足之处为不能像植入式ICD一样持续提供除颤保护,如患者洗澡或游泳时,未穿戴WCD状态下,SCD的风险增加。

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器械(CRT)

研究表明,CHF患者中超过1/3会出现心脏收缩失同步,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9]。多个临床研究表明,CRT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住院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降低病死率[20-22]。传统CRT主要包括双心室同步起搏(BiVP)。近年来出现的希浦系统起搏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手段,得到广泛
  左:迷走神经刺激+单腔ICD;右: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电极位于右侧颈部迷走神经,心室电极位于右心室

图6 VNS植入X线表现

5 其他心衰的器械治疗

脊髓刺激(SCS)可通过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张力及稳态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SCS系统是在脊髓的T1~T5水平植入若干个微电极,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频率为50Hz、脉宽为0.2ms的高频、低能交流电刺激。Torre-Amione等[49]入选了9例经药物优化治疗后仍存在收缩性心衰的患者,结果显示,SCS组在NYHA分级、LVEF及LVESV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SCS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综上,心力衰竭治疗器械已在技术和方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越来越多的心衰患者从中获益,但每种器械亦存在其缺点,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经济条件等选择最佳治疗器械。目前,许多新型心衰治疗器械尚在研发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心衰治疗器械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略)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实至名归

用者为尚

支持我们请分享评论点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笔谈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