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降糖治疗中的心衰风险,是药物本身问题还是
TUhjnbcbe - 2020/12/29 18:41:00

加拿大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不同的降糖药或降糖策略可能会增加心力衰竭(心衰)风险,风险增加的程度与采用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潜在的体重增加相关。论文3月17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内分泌学》杂志。

该研究检索了年2月20日前收录在OvidMedline、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Library)以及会议摘要中的、评估降糖药物或策略心血管预后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终点为心衰发生率。该项荟萃分析共纳入14项试验,平均试验周期为4.3年,纳入患者例,其中有例(4%)患者出现心衰。在这些试验中,应用降糖药物或者策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0.50%,体重增加了1.7kg。

研究结果为,与标准治疗相比,使用降糖药物或策略者心衰风险升高[风险比(RR)1.14,95%可信区间(CI)1.01~1.30,P=0.],心衰风险升高程度因降糖方法不同有所差异。心衰风险最高的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RR1.42,95%CI1.15~1.76,6项试验),其次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RR1.25,95%CI1.08~1.45,2项试验),甘精胰岛素对心衰风险无影响(RR0.90,95%CI0.77~1.05,1项试验)。基于目标的强化降糖策略(RR1.00,95%CI0.88~1.13,4项试验)和强化减重(RR0.80,95%CI0.62~1.04,1项试验)与心衰发生无关。荟萃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应用降糖药物或策略时体重每增加1kg,心衰风险相对增加7.1%。

那么,降糖药物或降糖策略真的会引起心衰风险增加吗?听听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范德霍斯特(IwanCCvanderHorst)、科伊斯(FrederikKeus)如何说。

降糖与心衰关系,误差带来的风险?

系统评价的基本核心是要评估每项证据中误差带来的风险。

首先,要评估偏倚风险,应当根据多个重要领域评估可能出现偏倚的风险,并根据偏倚风险对荟萃分析结果进行分层。在上述分析中,纳入试验的偏倚风险仍不明确,其中包含一些低偏倚风险的试验,其与高偏倚风险的试验在分析中可能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其次,要评估随机误差风险。由于未考虑样本量,许多荟萃分析出现随机误差的风险都很高。无论是单独的随机试验,还是荟萃分析,在得出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时均需要考虑样本量的大小。与传统荟萃分析不同,试验序贯分析会根据需要的信息量,按照现有数据进行CI校正。并且,在此类分析中也要考虑到统计异质性。上述荟萃分析结果为:与标准治疗相比降糖治疗的心衰风险增加0.51%,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下降0.02%,有显著差异。如果采用试验序贯分析应该会得到一个更宽的95%CI,但即使是试验序贯分析,如果不考虑偏倚风险的话也会得出有偏差的估计。更理想的情况是,仅纳入偏倚风险低的试验,根据试验序贯分析校正后的可信区间得出最终结论。

最后,是要评估设计问题导致误差的风险,例如对结果的评价。在所有结果中,首先应该对全因死亡结果进行评估。在上述荟萃分析中,降糖药物和策略组的全因死亡率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RR0.99,95%CI0.94~1.05)。

将上述荟萃分析结果用于单独某项干预策略是不合适的,因为荟萃分析的入选标准更宽泛。在该分析中应进一步强调效果的异质性,其关于心衰总体风险的结论仅来自关于两类药物的试验。另外,该分析中纳入患者的基线心血管风险也存在很大差异,既包括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又包括有明显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综上,考虑到误差带来的风险以及纳入试验的异质性,得出总体降糖治疗与心衰风险是否相关的结论需要慎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降糖治疗中的心衰风险,是药物本身问题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