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分会场,医院郭静萱教授从三方面就“心衰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做了精彩报告。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力衰竭治疗现状
年,美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在JACC杂志发表观点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血管疾病(CVD)预防、诊断和管理进步明显,发达国家CVD死亡降低了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只有心衰领域是例外”。事实也正是如此,心衰一直是CVD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挑战”。
针对亚洲心衰患者的研究显示,相较于欧美患者,东(南)亚的心衰患者更年轻,缺血性病因更少,ICD和CRT更少,房颤病史更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发病率更高,急性心衰时静脉注射舒血管药和正性肌力药更多;ACEI/ARB使用情况相似,但MRA使用更多,β受体阻滞剂使用更少。因此,需探索针对不同人群乃至不同个体的“精准治疗”。
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转变,从旨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现代观点认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激活”是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图1心衰发生发展机制
中国心衰指南新进展及药物治疗
年发布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是我国第一个心衰纲领性指导文件;年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完善了我国心衰流行病学调查概括,引入了心衰分期的概念,全面补充了心衰诊断内容;年发布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填补了我国急性心衰诊疗指导规范的空缺;年发布的《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则是首个专门针对右心衰竭而发布的共识;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面更新了急性和慢性心衰诊疗的内容。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继续保持了中国特色,充分结合了国内有代表性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了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并新增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将其列为I类推荐,同时还新增了心衰预防,强调了心衰的综合管理。
图2慢性HFrEF患者的治疗流程
表1慢性HFrEF患者药物治疗的I类推荐
表2慢性HFrEF患者药物治疗的IIa类推荐
图3HFpEF和HFmrEF患者的治疗
从最新临床研究看心衰药物的发展前景
1.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首个ARNI,可抑制RAAS并调节利钠肽系统,是心衰领域近20年来的突破性创新药物。
图4ARNI的作用机制
图5关于ARNI的三大临床研究
2.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
图6SGLT-2抑制剂治疗心衰的潜在机制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CANVAS和CVD-REAL2最新研究数据均显示,SGLT-2抑制剂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3.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
由于心衰患者的NO生物利用度下降,因此增强NO-sGC通路有望成为心衰的潜在治疗靶点。
针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的SOCRATES-REDUCED研究显示,其对NT-proBNP及左房容积无显著影响,但亚组分析显示大剂量应用可改善KCCQ评分。因此,未来有必要对该类药物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图周时NT-proBNP水平变化
4.羟基麦芽糖铁
年1月JACCHeartFai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缺铁是心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高达50%的门诊患者都会受此影响。缺铁与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的降低以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有关。
口服铁剂已被证明对心衰患者疗效甚小,因此更偏向静脉铁剂治疗。大部分临床研究使用羟基麦芽糖铁,在改善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氧秏量峰值、生活质量及NYHA心功能分级上有良好的效果。
5.正性肌力药物
Omecamtivmecarbil是一种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可通过延长收缩期时长、增加每搏输出量等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但不会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且dP/dtmax无变化,心肌耗氧量也无增加。
图8肌球蛋白的机械化学循环
医脉通-CCIF专题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