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呼吸困难: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肺血,亦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时。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体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吸困难的特征之一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突然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咳、咳白色泡沫样痰、气喘、发绀、胸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静息状态下,病人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源性水肿:指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使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应。心源性晕厥:由于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临床征象,超过十秒可出现抽搐,称阿斯综合征。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急性心力衰竭(AHF):是由于心肌遭受急性损害或心脏的负荷突然增加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心源性哮喘:即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简称病窦综合症或病窦,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预激综合症(WPW综合征):指心电图呈预激(即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死(MI)(myocardialinfarction):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肌梗死后数周内可发生体温升高、胸痛、心包炎、胸膜炎和肺炎等临床表现。可能与机体对坏死组织或受损心肌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通常简称高血压。目前我国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恶性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人,起病急剧,突然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汽促、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6.gkPa,短期内出现心、脑、肾、眼底改变,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若不积极治疗,可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是指高血压病程中脑小动脉持久严重痉挛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出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心动过缓、视力模糊、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高血压危象: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过程中,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血压急骤升高,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胸闷、多汗、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血压可达收缩压33.8kPa,舒张压≥15.6kPa以上。心包积液症(Ewart征):大量积液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Beck三联征: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为低血压、心音低落、颈静脉怒张。奇脉: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触诊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的现象。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本法以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的转复为首选。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如大出血、创伤、烧伤、感染、过敏、心功能衰竭等)侵袭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体液丢失或体液积聚在第三间隙,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所致。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感染性休克:由各种致病菌及其*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微血管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营养风险: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营养评定: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经消化道提供全面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经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分级护理:指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病人不同级别的护理。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卧位,称主动卧位。见于轻症病人,术前及恢复期病人。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的病人、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职业暴露: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护理职业暴露: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通过血液给组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并运走组织代谢产物,以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心前区疼痛:指由各种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感觉纤维引起的以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次/min。当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节律不规则或传导障碍时所致心律失常,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发作。
心房颤动:是指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房颤时心房发出-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室传导系统仅能接受部分心房兴奋的传导,故房颤时心室搏动也快而不规则,频率为-次/min。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脏搏动。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指短暂或持续发作的快速和规则节律的异位心律,其发作与终止大多突然,发作时心率一般为-次/min,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或更长时间可自动或经治疗后停止。
房室旁路或Kent束: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者。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
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QRS-T波群的T波上。(P)
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颤动:指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极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或猝死,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
文氏现象:属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亦称莫氏1型。病人第一心音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漏,电图特点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至心室。
房室传导阻滞(AVB):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联合瓣膜病变:.指风湿性心瓣膜病同时具有2个或2个以上瓣膜损害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常见。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指风湿热后所遗留下心脏病。
Duroziez征:即双重来回性动脉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周血管征象之一。当听诊器放在大动脉(股动脉)上并轻加压力时,可同时听到血管内血液倒流而产生的舒张期杂音和因听诊器胸件压迫造成的正常收缩期杂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即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生物学死亡。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的一类心脏病。
心肌病:是由遗传、感染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组心肌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DCM):使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机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类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原发性的心肌病,以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缩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吸困难、胸痛、心悸、心律失常、严重者并发心衰、心脏性猝死。
病*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性病*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血液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的大血管内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炎症。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亦可用于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所用的仪器称为心脏起搏器。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2cmH?O。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