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领域最后的主战场。医院严激教授在昨天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状和展望”主题演讲中说,尽管“金三角”药物能够降低心衰病死率,但心衰人群的整体预后依然很差,药物难治性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恶性肿瘤患者。
严激教授
CRT治疗的患者筛选还在探讨中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恢复左室内部收缩同步性,使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同步球形收缩;通过AV间期优化恢复房室间同步性,获得最佳舒张期充盈;通过VV间期优化恢复心室间同步性,获得最佳心室收缩功能。
20余年间,CRT实现了从心衰症状减轻、心肌重塑逆转到预后改善的跨越。业已证实,CRT总有效率达70%,已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些年,随着循证资料的积累以及植入技术的推广,国内CRT植入量逐年增加。然而,与美国年均15万植入患者相比,具有较大心衰群体的我国,CRT的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除了受经济水平、植入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更重要的是国内心血管医生对CRT获益的认识不足,对CRT适应证的更新缺乏了解,甚至将CRT误解为终末期心衰“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手段。
尽管早期的指南仅推荐CRT用于重度心衰患者,但随着MIRACLEICDⅡ、REVERSE、MADITCRT、RAFT等大规模RCT公布,轻中度心衰患者行CRT获益得到验证。
尤其是对伴有心室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基于BLOCK-HF研究结果,无论其心功能分级,都推荐直接植入CRT,以预防传统右室起搏可能带来的心脏扩大及心功能恶化。
此外,QRS波形态与时限(QRSd)也是影响CRT疗效的关键因素,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QRSd≥ms的心衰患者CRT疗效最佳。
但QRS波并非越宽越好,有研究提示QRSd>ms,CRT无反应率增加;QRSd>ms,CRT术后的死亡率明显增加。目前QRSd的上限截值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
CRT植入的技术壁垒已被攻破
随着手术方法与器材的更新发展,CRT植入的技术壁垒已被攻破,目前经冠状静脉途径植入左室电极的成功率达95%,少数经常规途径难以植入者,亦可通过经房/室间隔穿刺植入,或与心外科联合植入。
对于植入CRT失败或无反应者,无导线左室心内膜起搏的疗效值得期待。
针对CRT植入的常见并发症,升级的左室四极导线可覆盖左室的大部分,提供多达10种向量选择,实现了“植入心尖,起搏心底”的理念,提高了CRT的反应率。在此基础上,联合新型CRT装置实现左室多位点起搏,有望进一步提高CRT疗效。
20余年的发展,CRT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的心衰治疗方法。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在CRT相关理论还是植入数量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CRT的发展普及工作,以挽救更多的心衰患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医院心内科工作了58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