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急性病来说,慢性病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侵害身体,等到病症爆发的那一刻,往往就是致命的危险。
这其中就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心脏病,发病率能达到10%~60%。但也非常容易被人们忽略,堪称心脏的“沉默的杀手”……
63岁的蔡阿姨平时身体挺好的,但有一段时间突然感觉左边小腿外侧酸麻胀痛,早上起床后睁眼困难,还伴随有脐周疼痛,差点被认为是关节病。最后CT诊断为前降支堵塞引起的心肌缺血,随时有心梗猝死的危险。
心肌缺血明明是心血管病,为什么会有小腿痛、睁眼难之类不典型的症状呢?其实,这正是心肌缺血的危险之处!
1不典型、难发现
让它成为“沉默杀手”
心肌缺血又叫缺血性心肌病,是指供给心脏的血氧减少,导致心肌发生纤维化退化,是所有心脏病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然而很多人都会因为3个原因,无法提早发现这位“沉默的杀手”。
1不典型症状分不清上文中的蔡阿姨之所以会有左侧小腿酸麻胀痛、眼肌无力睁眼困难、脐周疼痛等症状,其实都是长期心肌缺血造成的。
心脏因缺血引发神经系统牵涉性疼痛,这类疼痛信号反馈到大脑时发生了误判,从而影响到了其他部位的神经感官,让人很难第一时间联想到是心脏问题,极易与别的病症混淆。
2心肌“冬眠”难发现心肌细胞是永久性细胞,正常情况下不会死亡,死亡后会形成无法恢复的瘢痕,还会影响周围心肌细胞陷入“冬眠”状态,即虽然存活但丧失了正常功能。
心肌冬眠是造成心肌缺血无症状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发生过心梗的人,有1/3的人仍会有心肌缺血症状,并且还会受到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
3因代偿作用被忽视心脏血管丰富,心肌细胞又具有强大的收缩功能,所以在心肌缺血初期,心脏会发挥代偿作用,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
但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轻微症状,却很容易被忽视,因而得不到有效遏制。若是心肌发生代偿性增厚、心房心室萎缩、代偿血管增粗破裂时,就会直接诱发心梗或心衰。
2是不是心肌缺血
2个方法帮你判断
心肌缺血虽然症状难发现,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有2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帮助你判断,同时也是医生做出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
1有无心绞痛心肌依靠工作细胞来执行收缩功能,依靠自律细胞来接受神经电讯号,来调节律动。
任何一部分心肌细胞因缺血而死亡时,都会导致神经电讯号紊乱,引发心绞痛。这种心绞痛多为闷痛,并非针刺样疼痛或按压后疼痛。
2心电图T波改变心电图检查时,如果T波显示“低平”或“倒置”的形态,则可能有慢性心肌缺血,特别是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雌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易出现。
但T波改变并非一定就是心肌缺血,还需结合症状、发病史做进一步的检查。
3检出心肌缺血
一定就是冠心病吗?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输送血液的主要血管,很多人因此担心,是不是查出心肌缺血就等于是冠心病?可可觉得当然不是!
心肌缺血患者确实需要高度警惕冠心病,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可能。
1冠心病型心肌缺血当心血管狭窄<50%的时候,一般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度>50%时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狭窄>75%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
比如心前区疼痛、胸痛、牙疼、咽部紧缩感、后背疼痛、左肩疼痛、上腹疼痛,还包括胸闷憋气、心慌心悸、头痛出汗等。
一般持续5~15分钟、在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能够缓解的,可能是慢性心肌缺血;如果不能缓解,有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
心动过速、劳累、剧烈运动、寒冷刺激、更年期症状等,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诱因,所以健康人群有疑似情况时应做进一步检查。2其他原因血压波动大
控压不稳时,血管壁和心肌细胞所承受的压力不均,容易引起收缩节律紊乱,降低心肌活性。长期下去,可能提前终结心肌细胞寿命。
炎症感染
急慢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促使心力衰竭。再比如感染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也容易导致心脏瓣膜狭窄,造成心肌代偿性肥大、功能降低。
肺部病变
心脏所需的血氧几乎全部来自肺部,所以当肺病爆发时,心脏获取氧气不足,会造成心肌细胞逐渐坏死。这类病症包括慢阻肺、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癌等。
冠脉畸形:心肌桥
心肌桥较为少见,是指本应该包绕在心脏表面的冠脉被嵌入了心肌内,在心脏收缩时冠脉会受到挤压,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特别是左前降支,最窄处狭窄程度若超过50%,则血氧供应也会降低50%甚至更多,容易出现心肌缺血。
4怎么治?怎么防?
护心延寿保健康
目前,我国居民心肌缺血的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多,说明保护心脏和心血管健康迫在眉睫。
那么,心肌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又该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呢?
1心肌缺血怎样筛查?筛查心肌缺血,本质上是筛查心血管相关疾病,建议40岁及以上的人每年进行血脂、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高危人群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