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国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医疗保障新医改制度
TUhjnbcbe - 2025/3/30 17:24:00

近年来,医院医保支付方式不断改革:全国30个城市试点DRGs(按病种付费),71个城市试点DIP(基于大数据的疾病分组)。

近日,在复旦大学卫生经济学研究生论坛上,医院管理所所长高解春以“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题,讲解医保支付改革并提出新观点:DIP在大数据背景下将是大势所趋,医保支付改革促进了技术推陈出新,应引导适宜技术下沉社区,无论哪级医疗机构都应以质量优先带动学科发展。

我国医保已破世界难题

社会医保概念晦涩难懂,高解春开门见山比喻,“每一个有收益者出一分钱,给不知什么人、不知何时,无可奈何因病需要就医时用”。我国医保制度历经几个演变阶段:劳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劳保“瓦解”建立城市医保制度,以及年至今的新医改背景下的医保制度。

专家详解,劳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广覆盖、低水平、但高差异”;城市医保制度建立后,实现雇主和个人出资的社会统筹,“但一个问题很突出,八亿农民因为没有用工单位而没有医保,导致低覆盖、中水平、效率较低。”年“新医改元年”至今,国民医保覆盖率从29%提升至98%,可以说解决了世界级难题,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医疗保障”。

高解春说:“横向对比美国医保改革,方知我国实现目标有多不容易。”上世纪90年代,25%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直至年,这一数字不降反升至30%。在专家看来,中国医改之所以走出迷局取得突破,主要是改变筹资模式,以政府出资和个人出资结合的新农合,达到广覆盖的目标,另外,就是实现了基本卫生和“医疗包”(按病种付费)界定。

“按病种支付”成为热点

“医疗包”所涉及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该怎样理解?高解春以“下菜馆”来打比方:后付制就是“我请客、顾客点餐”;总额预付制就像自助餐;按病种付费则是“多种价格的套餐”。而今,试行的DRGs和DIP均属于套餐式“按病种付费”。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保支付方式,每种方式都各有利弊。专家讲解:后付制会诱导需方消费,为支付方带来压力;总额预付制会导致质量问题,个人满意度受影响,医院也可能挑选病人;而按病种付费,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公平性、供方的引导。

新医改下的医保制度,按病种付费在我国成为新探索。事实上,DRGs这一医保支付方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迄今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广。高解春言简意赅解释:DRGs即根据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诊断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等要素,将患者分入相关诊断组,定价后由医保向医疗机构支付“打包”费用。

对医疗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在专家看来,按病种付费这种更精准、更个性的付费方式,本身就对医疗机构提出较高要求。信息系统发达、病史真实、医院实现同质化发展,同时配以完善的监管手段和能力……只有具备上述基础,DRGs才能真正落地。

基于大数据的疾病分组DIP,可以看作是DRGs“高阶版”。年,我国尝试在多个城市试点DIP,这对医疗系统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专家厘清:多年实践可见,DRGs鼓励临床技术创新,但会导致“编码高套”,“普通的感冒可能就都成了‘心肌炎待查’,以此套入疾病诊断组,令医疗费用上涨。”高解春举例,“DRGs本身定价有一定滞后性,当多方好不容易达成一致,又要重新定价了。”此时,DIP便可利用信息化监管,及时纠正上述问题,也更易于全覆盖和迅速推广,帮助医疗费用尽可能控制在优质区间,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DIP支付无疑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DRGs和总额预付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他提出,DRGs带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和“鞭打快马”效应,可能会给过去成本控制较好的医疗机构带来压力,引发过度医疗,后续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医疗保障新医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