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打篮球也能猝死,当时发生了什么,如何避免
TUhjnbcbe - 2025/2/9 17:46:00

以下是关于预防运动意外发生的几点建议:

1,运动前做个体检。像心脑血管、视力、脊柱等,要好好查查,我自身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接触过很多人士,他们普遍认为,我自己身体我还不了解吗?对不起,再了解也没有体检报告了解的透彻。有些隐患,平时是看不出来的,一旦浮现,可能就来不及了。

2,运动要循序渐进。假设某人5年没运动了,近期突然想要运动,别一上来就踢个90min全场,别说普通人,梅西来了也不行。一点点来,比如提前几天恢复恢复,自己颠颠球,做做慢跑,先踢踢小场等等。这是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涉及的是每次运动,每次运动三大步骤:热身,运动,放松。力量训练举例,别一进健身馆,上来就大重量硬拉、深蹲,先热热身、活动活动关节。机器上来直接挂最大马力都会受损,更何况脆弱的人体。

3,别空腹运动。低血糖还是很常见,也很危险的。实在来不及吃根香蕉或者备一瓶运动饮料。

4,补充水分。尤其是高温天气户外运动。脱水也是很危险的。

5,量力而行,别逞强。健身举例,平时推80kg都费劲,看人推kg,非要凑上去试试。咱是来健身的,不是表演来了。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6,多观察、多感受自己的状态,状态不好,该休息就休息。比如,前一天晚上酗酒、加班、熬夜看球,明明很疲惫了,就别硬挺着非得打场篮球了。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不差这一天,有的人运动,本身就是图个健康身体,那你这图意啥呢?

7,穿着合适的装束运动。透气、舒适、稳定等等。

8,建议养成检查训练器材及运动环境的好习惯。比如球上通风不好,场地有凹坑,哑铃有松动等等,都要注意。

一般来说,运动是猝死的诱因,但是究其本质,还是运动人员自身就患有某种疾病,这种疾病最有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

运动性猝死的本质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更为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中老年人运动之中猝死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来,由于年轻人较为普遍的亚健康生活方式,诸如半夜撸串、熬夜、喝酒过量等等。年轻人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猝死,也开始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导致心源性运动性猝死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肌疾病(包括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和先天性心脏病。至于脑源性猝死,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畸形,以及脑血管瘤。当然,除了心脑血管的疾病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导致运动性猝死,例如哮喘发作、严重中暑等。

当然,一些诱因等存在,也会增加运动性猝死的概率,例如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开始高强度的运动。大多数的运动性猝死主要是在运动展开之前和运动结束之后不久,原因就在于,适当的准备运动,可以将机体的心脏功能调整到适合运动强度的水平。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准备活动,在心肌力量、心脏搏动都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长跑,或者足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心肌耗氧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这本身就容易导致心肌缺血。更何况心跳急剧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这进一步加剧了心肌缺血的情况。这些变化对于有一定基础疾病(上面提到的冠脉硬化、心肌病等)的人来说,就有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此外,高温、高湿的运动环境也是诱发运动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天气太热,容易中暑这就不多说了。单说高温高湿环境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心输出量会不断增多,致使心搏出量不断上升,心率可以达到每分钟次-次,最终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皮肤表面的血管会处于扩张状态,从而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和增加血流量,但是这也意味着,心脑的血流量会因此减少。

总的来说,运动猝死的内因(根本原因)是自身的脏器病变导致,而外因(诱因)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想要避免这样的悲剧,最最重要的就是,要针对内因进行预防----平日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健康饮食等等,不单单只是苍白的口号,更是关乎身家性命的重要原则。不要以为年轻就是避免疾病的护身符。其次,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好能评估一下自己的健康情况。拿心源性猝死来说,相当一部分有各种心脏问题的人,平时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两样,病人自己都不一定有特别的感受---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自己胸闷、心悸、气喘等。更要命的是,心源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后果严重(常常因此丧命)。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预防。对于有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年轻人来说,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首选方法。而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缺血,我们可以通过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检查能及早地探查到引起冠心病的缺血心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当然,避免各种诱因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长期缺少运动,就要避免突然参加高强度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高温、高热、严寒的环境下运动。如果运动时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同时也建议政府部门在公共运动场所配备应用等急救设备(AED),同时大力普及急救知识,争取多救几个回来。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篮球也能猝死,当时发生了什么,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