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日本打工的中国女性因“巨细胞性心肌炎”已使用人工心脏近10个月(天),如若不及时手术,生命危在旦夕。6月12日,这场准备长达半年之久的国际转运终于在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刻顺利完成,端午节,医院以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为首,经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ECMO团队等二十余位专家齐心协力、挑战极限,最终成功完成这场等待了10个月的心脏移植手术。全球最长体外双心室辅助(Bi-VAD)桥接心脏移植患者目前恢复顺利。
生命垂危,为女儿到处奔走求医!
来自山东的玲玲(化名)今年24岁,两年前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日本爱知县的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工作。由于脸上长粉刺,所以服用了治疗粉刺的药,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并引发了肾功能和心肌功能的低下。
年5月,玲玲被送医院治疗。医院时,她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也接近丧失,一度出现突然昏迷,丧失意识,她的生命一时垂危。
医院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心脏血管外科教授高味良行教授为首的医疗小组,并确诊玲玲患上“巨细胞性心肌炎”。
年9月,高味教授对玲玲施行了体外人工心脏安装手术,并获得了成功,她在手术后能够下床走路。人工心脏主要功能是利用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是治疗终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也是暂时代替心脏移植的有效治疗手段。
由于离心泵已经辅助近10个月,心脏功能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心肌广泛纤维化,全心功能极低。玲玲无法摆脱这种生命支持方式。同时在长时间辅助中,会出现血栓和重要器官栓塞,及全身感染性威胁,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危及患者生命。为此,必须尽早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同时,受限于日本的相关政策条件,玲玲无法在日本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医院里陪女儿时非常着急,但是,坚强的父亲在国内到处奔走,经多方推荐,他了解到了国内心脏病治疗与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其心脏大血管外科多年来在心脏移植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业界享有盛誉。于是,医院与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展开了紧密的联系,并商定1月底送她回国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但是,原定于1月24日飞往武汉的航班因疫情暴发而被取消。董念国教授为首的医疗团队多方打听,希望辗转返汉,如从名古屋飞长沙,长沙再用救护车返汉,可是疫情来势汹汹,这些都没有能实施。
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玲玲妈妈说:“当时,突然感觉到希望的破灭,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困难重重,爱心转运通道逐步开启!
对于一位需要立即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玲玲因为使用的两个人工离心泵,每个需要三个月更换一次,期间出现过并发症,如感染及脑梗等,医院都开展积极救治,但是多一分等待就多一分风险。
而身在武汉医院的董念国教授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与日本间的联系,一直记挂着在日本名古屋的这位岌岌可危的中国女孩。
年3月份,日本-武汉间的国际转运计划再次启动。在日本和中国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及安检、公安、公路交通共同协助下,为玲玲回国救治而开辟的绿色通道正在逐步打通。
民用航班如何改装成适合医疗转运的配置?梅雨季节,名古屋及武汉的天气对行程及运送的影响是否较大?玲玲行程的进食及排便如何安排?飞机交流电与人工泵电源的匹配?飞行期间外在环境对玲玲生命体征的影响及相对应的医疗应急准备,等等。困难从大到小都要考虑,而离转运的时间越来越近。
面对重重困难,必须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每一个困难对应的就有A方案和B方案(备选方案),中日双方也在运送前的一周每天通过视频方式沟通玲玲的基本情况及运送的细节。
“最近一周,请将玲玲每天的相关生命体征基本数据发于我们,便于我们掌握她的基本情况。”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行健副教授团队和视频那头的日本循坏内科和心外科医生团队交流。
反复准备,只为安全护送玲玲回家!
如何将靠人工心脏支持生命体征的玲玲,安全的从日本转运至国内?日本医院和中国武汉医院为此展开深入的交流,为这次转运提供详实而充分的医疗准备。
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为了做好此次转运工作,他们从方方面面进行精心安排和筹备。首先,对民用航班进行适当改装。对于空间小的情况,需要对座椅进行改装,修改电源连接,安装抢救专用担架床及输液挂架、UPS、监护仪、吸氧器、除颤仪等医疗设备的位置。其次,对于人工心脏泵的电源是否适配做了反复考量。由于日本使用的功率为伏,和我国民航的用电功率不一致,如何保证供电到位,以及携带的UPS供电量可支持足够的时间,等等。第三是氧气量供应。飞行期间出现突发状况需要保证足够的供氧,而飞机原有装置无法满足医疗高流量供氧需求,这需要和民航进行反复充分的沟通。最后还要考虑天气条件,由于6月12日的航程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确定,而一周前天气预报名古屋可能有雷暴天气,而武汉更是中到大雨,这也意味着转运团队需要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他们提前联系海关、边检、交通、救护车等支持,以节约时间、降低风险。
除了精准筹备的同时,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演排。在名古屋的医疗团医院到救护车,再从救护车到上飞机的全过程。医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在没有玲玲的情况,心脏大血管外科王慧华护士长扮演玲玲上下救护车时的情形,是走着上救护车还是用担架抬着上救护车,每一种方案都要安排相应人数的医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运送的过程中能够万无一失。
天公作美,暴风雨来临前安全抵达协和!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转运过程中,社会各界通力协作至关重要。6月12日早上5点30分,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行健、张菁、李平、王慧华以及在外科楼救护车集结,6点,他们准点赶到武汉天河机场。顺利通过海关、边检等等,并完成转运前的最后检查及准备工作。
9点,顺利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12:30分,本来还下着雨的名古屋的天气明朗起来,飞机落地时天气已经转晴。协和转运团队第一时间联系名古屋医疗团队,告知玲玲情况稳定,准备准运送上救护车,1小时后,这个载着玲玲即将踏上回国之旅的救护车疾驰而至中部国际机场停机坪。
随后,玲玲坐上轮椅,在升降机的帮助下被医务人员护送上飞机,幸运的是,支持玲玲生命的人工心脏泵电源顺利的接上飞机上的交流电,指示灯从黄色变成绿色。医务人员旋即固定好心脏泵管道的位置,并与日方完成最后的确认及对接工作后,玲玲一切稳定。
14:30,起飞前,协和转运团队第一时间视频连线董念国主任,告知相关情况。“请立刻转运!”伴随董主任的一声令下,玲玲正式开启回国之旅。
15:00,南方航空公司的这架载着玲玲、她妈妈,及转运医疗组即刻返航。由于人工心脏泵的外置管道较长,飞机上温度相对较低,王慧华护士长还准备了热水袋为之保温,让血液循环更顺畅。
16:00,当到达上海上空时,气象预告武汉天气晴好,这给返航人员鼓舞士气。
在飞行45分钟后,日方得知玲玲一切安好后,才医院,而与此同时,医院第二班次医疗队在飞机起飞后从医院出发,在天河机场等待。
18:27分,飞机安全落地。
一路畅行,暴风雨前抵达医院!
此时,救护车早已抵达停机坪等待玲玲的转运工作。医院第二班次的转运团队已经准备好救护车上的电源、药品等一系列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由于备用电源的使用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尽量节约时间,医院。
飞机停稳后,玲玲及机上医护人员迅速兵分两路,随即在飞机上和出关口进行海关、检测等一系列快速通关手续,一切在紧张而高效的衔接与推进中进行。
胡行健等第一批次转运团队与第二批次机场转运团队迅速对接,同时与在院的第三批次救治团队进行实时联系,评估玲玲的身体状况,并做好到院后的医疗衔接工作。
此时,正是周末晚高峰。交通是否会堵塞?转运团队提前联系交管部门并获得帮助。一路绿灯,一路疾驰,40分钟后,8点顺利抵达医院。
早已等待多时的第三批次救治团队已在医院等待,更多心外科医护人员主动加入到转运环节。大家共同将玲玲连同轮椅从救护车上抬下来,并快速抬进电梯,15分钟后,玲玲被顺利转至病房。
随后,董念国教授为玲玲做了身体评估及检查,一切平稳。专家团队妥善安排了ICU的医疗救治方案。
玲玲和妈妈第一次见到了沟通长达半年之久的转运总指挥董念国教授,百感交集地说道:“您的名字早已刻在我们全家人心里,今天终于见到您了!”见到玲玲平安到达,董主任这颗牵挂了半年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后续,董主任团队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十五分钟后,8点30分,这场电闪雷鸣的暴风雨降临江城。而玲玲此刻正安然的躺在医院病床上,感受祖国的温暖。至此,这场牵动国内外无数人的国际大转运终于成功完成。
一波三折,心脏移植手术在端午节成功完成!
作为接受了双人工心脏Bi-vad心室辅助的特殊患者,玲玲体外的人工心脏已连续超负荷运转10个月,移植手术刻不容缓。
如果说这场跨越国界的转运是这场生命接力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那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施行就是转运最终需要达成的目的。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换心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6月16日,转运后的第四天,当得知有一本地供心的消息后,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紧急联系,并做好当日手术准备。可是当评估心脏情况后,发现是供心冠脉质量不好,只有放弃。
时间一分一秒匆匆而过,多等待一天对于玲玲来说就意味着多承受一份危险。6月19日,另外一个来自湖南的心脏条件十分好,可是玲玲这时高烧39度,专家们开始紧急讨论评估。由于Bi-vad人工心脏辅助的患者最忌讳发烧,董念国教授团队担心是由于菌血症所致,如若手术,风险极大。专家们决定暂时延期。两天后,当与日本专家连线探讨此决定时,日方专家一致认可我院专家的决定,认为只有感染控制稳定后再行手术,此为上策。
前两次的移植虽没有成功施行,但却为后期手术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经过前期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和术前准备,当得知端午节当天有合适的供心,医院人员放弃休假,他们深知,早一天移植,玲玲就会减少一份风险。当天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与体外循环、麻醉科、手术室的20余名专家联合作战,在经历近7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后,一颗强劲而有力的心脏在玲玲体内重新开始跳动,手术圆满成功,连续工作10个月的两台人工离心泵终于可以休息了。
挑战极限,移植手术困难重重决不言弃!
玲玲胸腔内的四条人工橡胶管道错综复杂,由于人工管道与胸腔组织长时间相互包裹,已导致胸腔组织脆弱、粘连严重,再次开胸手术可能发生大出血、脑栓塞、感染等危险。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世所罕见、难度极高。
“心脏移植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将密闭式体外双人工心脏切换到开放式的体外循环,简单地说,就是将三个心脏(两个人工心脏和一个自身心脏)与体外循环转接。”医院ECMO团队负责人李平副主任医师介绍道,“在这个期间避免心跳骤停和管路进气;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胸”。紧张有序的按术前讨论预案平稳将维持玲玲生命的近十个月的体外双人工心脏过渡到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这也为接下来的异常艰难心脏移植手术提供了坚实而稳定的支持。
对于心脏移植来说,心脏供体与受体的匹配至关重要。首先,供体的心脏是来自广州33的车祸脑外伤男性。他心脏条件好,跳动十分有力,但是体重比玲玲重,怎么将心脏完好的放置胸腔内?如何保证从广州到武汉取心到运回的冷缺血时间不超过8小时?对于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来说都是考验。从取心、到护心,再到心脏修剪,最后到放置到胸腔内,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为了将较大的心脏放置胸腔内,董教授将玲玲的心房及主动脉、肺动脉做相应匹配的裁剪,最终,成功置入这颗强壮有力的心脏。
其次,心脏移植的“开胸之路”不比寻常,胸腔组织粘连,还有四根人工管道埋栽在胸骨后,可以说开胸的每一步都是“步步惊心”……从开胸到心脏显露共用了一个多小时,而一般的病人开胸后只需要15分钟,多了近4倍时间,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暴露了心脏后,切除病变的心脏也充满挑战。由于玲玲在本次手术前共做了五次手术,第一次是经皮ECMO植入,第二次是经皮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植入,第三次是开胸安装双心室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第四次是开胸止血手术,第五次是管道清创手术。这些手术都让她的肺、心脏、胸骨与人工管道之间黏连严重,比在正常的血管组织下做手术难度更高。
第四,随后,需将植入的心脏进行血管吻合。由于暴露空间小,操作难度大,黏连的人工管道和组织难以辨认,组织较脆,缝合过程要十分小心,防止出血。
第五,植入的心脏在玲玲胸腔内复跳。端午节那夜,心脏大血管外科李平、胡行健、张菁、王慧华这四位参与到转运的医生护士们坚守在病房一夜,ECMO机器随时战备,让大家宽慰的是玲玲的循环慢慢稳定。“因为体外双人工心脏辅助时间较长,围术期患者出血和血栓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如果发生了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以说就特别麻烦了。”李平告诉记者。
玲玲从日本回来后,该院仍在术前为她行中心插管双人工心脏,并坚持每天两次的行走训练,协和也是国内第一家中心这样做。董念国教授介绍,这与国际接轨,医院也是这样常规训练,这些都为心脏移植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日本藤田医科大学高味良行在送别时给我院医务人员送上亲笔书法:“救患若一、所忧同也”。董念国教授回以“医者无疆,仁心无界”!此次跨越国界生命接力的成功,是中日两国民众患难与共、用爱守护生命的又一生动写照,这背后凝聚着两国医护团队的精心准备以及高水平的医疗救治力量,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