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童心血管门诊中的比例很高,有些患儿是因为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心动过速等到门诊检查发现的,也有不少是正常体检或因为外科手术术前检查等发现的,一旦发现心肌酶高,通常家长都很紧张,上网一查,更是担心!近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点时间,沉淀了一下这几十年的所见所闻,慎重起见又检索了国内外相关的进展,跟大家一起把心肌酶异常捋一捋,算是个系列文章,这一期先说说心肌酶高与心肌损伤。
检索学术期刊,发表的这类文章还真的不少,国内应用多的“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一搜就有几千篇发表的论文,足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但国内到-年这方面的论文数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最近3-5年见医院的研究论文,国内被认可的中华系列杂志几乎没有新的论文,说明热度过去了。从发表资料看,众说纷纭,我觉得说到点子上的不是很多,大众平台一搜更是有些乱,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疑问,造成了更多的恐慌!
首先,心脏损伤就是人体正常的心肌细胞受到了伤害,细胞外层的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心肌细胞内的成分包括多种酶类、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就从细胞内进入血液或其它细胞外间隙,我们通过检测血液或者其它部位的这些成分,就可以评估心肌细胞是否受损及受损伤的程度。打个比方,我们的心肌细胞就好比一个西红柿,如果西红柿被挤压或者切割了,里面的西红柿汁和籽就会漏到外面,我们看到这些漏出来的东西,就是的西红柿破了!
心肌细胞损伤后,心肌酶自细胞内漏出心肌细胞损伤后,多种细胞内的成分可以漏出细胞,但只有有些蛋白等成分可达到实验室检测范围,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检测血液中的这些成分可以较为特异和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我们统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俗话说的心肌酶就是这类标志物,目前儿科最常用的有CK、CK的心肌同工酶(CK-MB)、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五项。因为这些酶测量本身都有局限性,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就是本来有了心肌损伤,但这些酶测值可能没有升高(医学叫假阴性),也有本来没有心肌细胞损伤测定值反而升高的(假阳性)。所以目前医学上仍在继续探索更好的化验指标来评估细胞的损伤。
儿童中也有很多因素造成心肌损伤,但多数属于一过性的,如损伤严重,会造成心肌炎甚至心功能减低,严重的爆发性心肌炎甚至危机孩的生命。儿童时期导致心肌损伤的常见病因包括由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等引发的各种感染、缺氧、缺血、免疫反应、心脏毒性药物、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心脏介入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等。另外,也有孩子心肌细胞或其它细胞本身有结构或功能的不完善,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也会有CK、LDH等成分释放到血液中,这种心肌酶高通常时间很长,升高程度更大,这就是通俗说的遗传代谢疾病,多数是基因突变所致,属于先天性的,以往相对比较少,但这些年在临床上已经不少见了。
在临床上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除心肌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外,医生还要结合孩子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所以如果孩子发现心肌酶高,建议家长带孩子找儿童心脏病医生面诊,不可置之不理,也没有必要过度紧张。后面我会分篇跟大家详细介绍心肌酶的具体种类和意义,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