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足球的人都知道,赞扬一个球员表现好,抗压能力强,人们会形容他有一个大心脏。
形容词无所谓,假如真有一颗大心脏,事情也许就糟糕了。因为它的医学名称是扩张型心肌病,危险性很大,近年来国内外5年存活率为65.5%~75%。扩张型心肌病由于病因未明,预防较困难。不过因为它很多是由病毒性心肌炎演变而来,所以我们可以从病毒性心肌炎谈起。
病毒性心肌炎在年龄分布上有个很大的特点:许多疾病都是老年体弱和婴幼儿容易得的,病毒性心肌炎偏偏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既然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它当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哪些病毒呢?几乎所有的人类病毒感染均可累及心脏,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最常见,约30%-50%;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HIV等也是心肌炎的重要病原体。
这些病毒是不是看上去很熟悉,不就是些感冒病毒嘛?怎么会引起心脏的疾病呢?
敌人来了有猎枪,人体也有自己的防御堡垒-免疫系统。感觉到病毒入侵后,人体就开始启动了自己的免疫系统。
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将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肌细胞内某些生化过程异常,如钙离子平衡失调、氧化应激等,从而引发心肌炎。
怎样才知道自己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呢?
青春校园小说常常是这样形容一见钟情:心跳突然停了一下,那是一种心动的感觉。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心悸。
当你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特别是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等等;经过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服用感冒药都没见好。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在1-3周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你大多数是中招了。
轻症患者无所谓,可能没什么症状或者表现为轻微的心悸、胸闷等;重症患者可就危险了,也许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这些要命的现象。
生病了自然去看医生,虽说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不高,只有极少数病人会死于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可万一轮到自己头上,不就亏大了。
医生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眼睛一看就给你下个结论,肯定要给你做检查。
血常规是必须的: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指标异常。此外,既然是心肌炎,心肌酶谱也得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血清肌钙蛋白I等心肌损伤的指标也很可能升高。
病毒学检查: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很多种病毒可以从咽拭子、粪便、心肌组织中分离病毒或者检测病毒RNA;有的病毒还能通过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来测定。
心电图检查:简单方便,性价比高,特别是经常做体检并且心电图正常的那些人,假如出现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如T波倒置或降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医院急诊就能检查的,下面几项急诊就不一定有了,可能需要门诊预约,医院正常工作时间才能检查。
超声心动图:如果发现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降低等,可提示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异常。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一般很少做,性价比极低,很不推荐,但是如果非常怀疑自己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偏偏以上的检查几乎都正常,或者想要明确心肌炎的具体部位,也可以选择这个检查做一下。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心肌细胞坏死区的部位和范围,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帮助。
下面来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阶段,怎么治疗:非常遗憾,目前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只能把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分开来进行治疗。治疗病毒感染:和治疗感冒差不多,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对于症状严重者,明确病毒类型后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心肌炎: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修复。当病情恶化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时甚至会猝死,应及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当然大家也无需过于紧张,它是个自限性疾病,很多人不知不觉自己就好了。
既然没有特效药,只好去预防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防止病毒感染。经常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真正高明的杀手,通常不会特别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气质也不会鹤立鸡群;在外表上往往看上去和普通人是差不多的。所以大家在不小心感冒以后:特别是有的症状,1周还不痊愈,不要掉以轻心,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平时:建议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在病毒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有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服药。此外,孕妇在围产期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病毒以保护胎儿心脏健康,要知道在孕12周以内的感冒,非常容易对胎儿形成不良影响。
#深度好文计划#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在感冒后1-3周出现,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自限性疾病,不吃药也会康复,不过还是需要加以重视,因为它特别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也就是猝死。通过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和更准确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日常生活里,我们应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让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