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团队为一名多发性肌炎、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开展ECMO支持治疗,并成功转运至浙大二院行肺移植手术,为患者的生命赢得转机。
年3月23日,46岁的周先生因“咳嗽20天,发热9天”医院青岛院区急诊科,诊断为多发性肌炎(MDA-5阳性)、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4月3日因病情进展迅速,无创呼吸机难以维持氧饱和度,立即转入ICU治疗。入ICU行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经过评估,判断患者有使用ECMO的指征,应尽快行ECMO治疗。重症医学科、心外科医生联合讨论后决定立即行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随即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循环通路,完成管路预充、连接、转流。随着ECMO的启动运行,患者的氧合迅速改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在ECMO的支持下,抢救取得初步成效,但对ECMO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严谨的监测和护理,这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团队的默契配合,更需要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日夜守护在患者床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精细化调整、管理,保证患者呼吸、循环、内环境的稳定;严格实施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病房环境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发生。日常紧张的工作之外,各种考验也接踵而至,患者进行ECMO治疗期间,三次外出行CT检查,转运风险极高。ECMO团队通过周密的前期准备,定点、定位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以及全过程团队高效协作,在心外科、医学影像中心、后勤保障部等的大力支持与高效配合下,顺利完成外出检查。
结合患者的肺部影像、临床表现,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肺纤维化进行性加重,已不可逆。ECMO治疗27天,持续抗凝,患者意识清醒,颅脑、肺部、胸腔、腹腔、盆腔均未出血,体温正常,炎性指标正常,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结果阴性,无明显感染,多发性肌炎相关抗体基本降至正常,具备双肺移植手术条件,经家属同意于4月29日成功转运至杭州浙大二医重症医学科,准备肺移植手术。截至目前,经与浙大二院医生联系,患者于5月2日成功完成双肺移植手术,正在进行积极的围术期管理。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是体外生命支持的一种方式,医院,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其原理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出经过体外的膜肺和血泵再输回体内,对急性呼吸或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全部或部分的有效支持,适应症涵盖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ARDS、心肺移植过渡等。ECMO现已成为一种治疗重症心肺疾病的有效手段,为命悬一线的病人带来生命的奇迹,被誉为危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芳通讯员冯萍报道)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