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位科学家,
他曾先后获得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光华基金特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特等奖2项,
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南京市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称号等奖励。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原副所长,
我国PD火控雷达研究的奠基人——
贲德院士。
贲德院士生于年4月,
自哈工大毕业后,
被分配到电子部第十研究院
第14研究所工作。
在这里,
他一待就是近60年,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果以雷达来划分他的人生,
贲德院士的生涯是
由三部中国最先进的雷达组成的:
第一部:大型超远程相控阵雷达
年,
贲德离开哈工大进入14所工作,
年,
贲德就开始承担
当时最先进的雷达——
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的课题研究。
年起,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贲德主持和参与了
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
研制的全过程。
14所
相控阵雷达没有可以
转动俯仰的“锅盖”天线,
它的天线正面为平面,
有上千平方米的庞大面积,
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
天线背后的控制系统
设备有8层楼房那样高,
隐藏在我国北方的一座大山中。
这部“深山巨无霸”
最大的优点,
就是不会漏警,
能探测到几千公里外的
空中目标。
当时,
全世界只有美国和苏联
拥有这样先进的雷达。
年到年,
雷达安装阶段,
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每年有大半年要呆在大山里,
和“巨无霸”在一起。
“上山”这个词,
不单是任务,
而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挑战。
贲德院士回忆:
“冬天零下20度,
山上的寒风像钢针。”
年,
他主持的远程预警
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
填补了我国相控阵雷达
技术领域的空白。
第二部:机载脉冲多普勒(PD)火控雷达
这部雷达的挑战更大。
年,
听说领导又让自己研制
最先进的机载脉冲多普勒(PD)
火控雷达,
贲德一度很是犹豫。
他坦率地对记者说:
“当时甚至想吃老本算了,
不一定接这个硬骨头。”
当时,
飞机上的雷达只能往上看,
看不到敌人的低空飞行目标。
因为雷达下视的时候,
地杂波信号要比任何目标
的信号都强得多。
唯一的解决办法,
就是依靠世界领先的
脉冲多普勒技术。
小小一部公斤重的PD雷达,
价值万美元,
是*金的十倍。
贲德院士抱着
“提着脑袋保成功”的念头,
投入到PD雷达的研制中去。
年,
机载脉冲多普勒(PD)火控雷达
样机试飞成功。
这一雷达的诞生,
一举填补了我国
在该领域的空白,
被誉为“争气雷达”。
贲德本是个爱运动的人,
几乎无球不会,
每天清晨起来跑步米,
这一习惯坚持了多年。
然而就在PD雷达
通过国家鉴定的第二天,
他就住了院。
患了心肌炎,
心脏每分钟早搏20多次,
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
直到5年以后,
贲德的病情才基本治愈。
年,
贲德主持了
十号工程(歼-10A)
全波形PD雷达的
研制任务,
并担任项目总设计师。
歼-10A
年,
十号工程全波形
PD雷达试飞成功。
这些雷达的研制成功
及其装备使用,
大大提高了我国
*用飞机的作战能力。
PD雷达的诞生,
打破了外国的长期封锁,
填补了我国
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第三部雷达:某新型雷达
年起,
贲德开始主持一种
新雷达研究课题。
这种雷达,
世界上有实力的
国家都在搞,
但是都处于研究阶段。
尽管已经取得了
如此多的荣誉,
但对自己的评价,
贲德院士却始终认为
“我只能算是个勤奋的人。”
贲德院士说:
“勤奋是最重要的。
虽然说每个人
特点不一样,
但是一般来说,
智力在多数人身上
是个常数。
同等的智力前提下,
勤奋改变结果。”
对于机载雷达技术,
贲德院士这么看:
“要认认真真做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少些浮躁,多些踏实;
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
更应具有勇往直前的闯劲!
我相信,
我国的机载雷达技术
一定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对于年轻人,
贲德院士寄以厚望:
“第一,做人要有好品德,
品德是做人之本,
是指导一个人的灵*所在。
待人要真诚、勤奋、
敬业、博爱、简朴;
第二,干事情要有好本事,
有了真本事才能为国家、
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
所谓社会栋梁那就是
要有真本事,
要立志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成为卓越的工程师;
第三,要有好的身体。
身体是本钱,
有健康的身体才能
胜任繁忙的工作。”
来源: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