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症状及体征是最易获得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尽管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有限,但就心衰患者,尤其是射血分数减低者来说,仍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心衰症状加重也是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鲜有研究报告HFpEF患者心衰症状及体征与其心血管预后的关系,同时ARNI类药物对HFpEF患者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也不明确。
近期,JACC:HeartFailure杂志发表了来自PARAGON-HF研究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ARAGON-HF研究是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对于HFpEF患者治疗效果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50岁;(2)接受利尿剂治疗的症状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II-IV级);(3)HFpEF患者(LVEF≥45%);(4)结构性心脏病;(5)BNP升高。
其中,基于BNP的纳入标准还需参考基线水平是否存在房颤/房扑以及在纳入研究前的9个月内患者是否曾因心衰住院。
主要的排除标准是LVEF40%,急性失代偿期心衰,3个月内行PCI或心血管手术,或eGFR30ml/min/1.73m2。
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三项:颈静脉压、心肺听诊(第三心音与啰音)、外周水肿情况。
症状采集与查体同时进行,主要包括:静息时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疲乏以及水肿。
根据以上述症状、体征方面的信息,研究者制定了一套心衰总体评分,每项记1分,最大值为9分。其中,≤2分为低心衰负担,而≥3分为高心衰负担。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衰住院(首次或复发)以及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
共位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例(62%)患者被归入低心衰负担组。在心衰住院与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方面,低心衰负担组发生率为11.4/人年(95%CI:10.4-12.5),而高心衰负担组为17.4/人年(95%CI:15.5-19.6)(表1)。高心衰负担组相较于低心衰负担组出现复合终点的风险比显著增加(RR:1.50,95%CI:1.30-1.74)(图1)。此外,高心衰负担组的心衰住院、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也更高。
表1.不同心衰负荷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比较。
图1.不同心衰负担组之间复合终点以及全因死亡事件的生存曲线比较。
在上述9种心衰症状及体征中,仅有端坐呼吸(RR:1.29,95%CI:1.04-1.61)以及肺部啰音(RR:1.52,95%CI:1.10-2.10)是复合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上两个因素也可用于预测心衰住院风险。但仅有端坐呼吸能独立预测心血管死亡风险(RR:1.45,95%CI:1.03-2.06)(表2)。
表2.各心衰症状及体征与临床预后关联。PN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DOE=劳力性呼吸困难;JVD=颈静脉怒张。
在整个随访过程中,心衰总体评分随时间增加的患者更易出现心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事件(p0.)。相反,心衰总体评分逐渐减少的患者,更少出现心血管或全因死亡(p0.)。而发生心梗或卒中之前心衰总体评分无显著变化(p=0.21)。除去第三心音及劳力性呼吸困难,其他症状与体征的增多可增加初次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风险(图2)。
图2.初次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患者的心衰症状及体征随时间变化趋势。
就复合终点而言,不同心衰负担的患者对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的治疗反应无显著区别(低负荷组RR:0.99,95% CI:0.83-1.19;高负荷组RR:0.76,95%CI:0.60-0.95,p=0.08)。相对于缬沙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且伴有端坐呼吸的患者出现复合终点的风险比显著减少(RR:0.67,95%CI:0.49-0.90),而不伴端坐呼吸者则无明显差异。然而,伴有肺部啰音的患者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反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缬沙坦,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的患者,心衰总体评分无显著下降(p=0.15),但劳力性呼吸困难显著减少(OR:0.76,95% CI:0.63-0.93,p=0.01)(表3)。
表3.随访期间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症状及体征的疗效分析
临床启示
(1)简单且基础的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不仅可以协助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HFpEF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预测意义。(2)在9种心衰症状或体征(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水肿、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静息时呼吸困难和第三心音)中,端坐呼吸以及肺部啰音可独立预测HFpEF患者的临床预后。(3)ARNI可显著改善伴有端坐呼吸的HFpEF患者的心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来源:
BurdenofHeartFailureSignsandSymptoms,Prognosis,andResponsetoTherapy.JACCHeartFail.May;9(5):-.doi:10./j.jchf..01..
作者:彭晓东首都医科医院
推荐阅读
进展|综合考虑成本-获益-风险,强化降压疗法应该优先应用于哪些患者
进展|心脏生物标志物“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