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内科CCU病区收治了一名13岁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医护人员反应迅速,多学科团结协作,争分夺秒,为其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患者小雨儿,13岁,11月16日以“暴发性心肌炎”收住一附院儿科,病情进展迅速,经王燕妮主任医师、白玲主任医师会诊,医务部批准及备案后于11月17日转入心内科CCU病房。经积极救治,患儿血压仍难以维持,于11月18日12时急诊行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18日18时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经心外科闫炀副主任医师急会诊,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心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急诊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置入辅助循环,术后经心外ICU恢复后转回心内CCU科继续治疗。经心内科、心外科、儿科、血液净化科等多学科协同治疗后,心脏功能逐渐好转,于12月16日康复出院。
因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CCU入住时间长,合并症多,造成治疗及护理难度大。在监护室治疗的30个日日夜夜,患者经历了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ECMO(体外膜肺氧合)置入、气管插管、床旁血滤(CRRT)、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的合并症,一次次的病情变化,一次次的急救。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开展多次专业讨论,在治疗和护理上更注重精细化。从王燕妮主任医师、白玲主任医师的及时把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到心外科闫炀副主任、心内科任洁主治医师的深夜急诊手术及全程守护;从袁祖贻院长、牟建*主任发起全院多学科会诊,协同救治,到梁潇住院总医师、余航住院医师、程雪丽进修医师等的关怀照料;从李娟利护士长及换药中心的精心护理,到翻身拍背、伤口护理、管道维护、皮肤护理等工作的细心进行……小雨儿的病情牵动着心血管病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梁潇住院总医师还从家里拿来了榨汁机,自发为他准备新鲜的果汁,瘦弱的小雨儿逐渐康复,脸色也红润起来。
出院时,心内科王燕妮主任医师、任洁主治医师对其进行细致的康复指导,嘱其出院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受凉、感冒等等。小雨儿的父母感动万分,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可爱的天使们,多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暴发性心肌炎(FMC)又称急性重症病*性心肌炎,是病*性心肌炎的重症期表现,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呈暴发性经过,病*感染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心脏方面的严重表现,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并发症,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及时治疗可在数天至数周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或泵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CM0)是指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正是医护人员的迅速反应,多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争分夺秒,才能再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看着这个从死神手中夺回的脆弱的生命一天天恢复,看见他天真无邪的脸上展露出的可爱笑容,感受到他父母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医护人员倍感欣慰。该患者的抢救成功,来源于多学科的大力支持和协同救治,是心血管病院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一附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