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讨出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22207 [复制链接]

1#

探讨出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出版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积压严重等,若没有科学的管理对策,将会给出版企业的日常营运活动带来不必要的的损失,文章提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并对此逐一制定对策进行探讨。


中国论文


关键词:出版企业 存货 管理


存货控制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关系着企业资金运转的顺畅。存货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一项重要的资产,其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存货连接着生产和销售,是出版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经济要素,同时出版企业要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存货管理成本的控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另外,出版企业图书品种多,再版、重印的次数多,而有的图书销量小,市场反应不好,造成库存图书积压严重,使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所以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对策对于出版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


(一)存货进、销、存管理松弛


出版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图书的编、印、发各环节,出版企业所产生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作者稿酬、审读费、纸张费、装帧印刷费以及制版照排费等,制造费用主要包括生产技术人员的工资、差旅、办公、会议等相关支出,这些生产成本最后都会归集到存货中,而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部门没有严格按照所出图书的要求制定纸张采购计划,对于纸张的进货随意,造成原材料的囤积,再次,在出版物付印过程中,出版企业感觉某些图书销路好,主观思想影响下印足了两年的图书,大量印刷图书虽然能降低图书成本,减少二次印刷带来的麻烦,但是一次性印刷大量的图书往往导致单种类图书库存量大,增加了资金的开支,占用了库房的空间,而且一旦图书市场出现变化,这部分图书便变成了死书,堆积在库房,降低了存货周转率。这样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成本开支占用出版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出版企业的运营能力,严重的导致出版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很高,流动比率高,貌似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但大部分流动资产全被存货占据的局面,从而加大出版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委托代销模式退货难以控制


出版企业与新华书店等主渠道进行的销售模式一般是委托代销模式,委托代销模式是出版企业与新华书店等代理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将出版物交与代理商委托销售,受托方加价销售,不再收取代销手续费,出版企业按照约定的结算周期与受托方结算货款。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宽松的出版*策出台,出版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已不复存在,买方市场给出版物的发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有的出版物因其同类商品很多,市场竞争激烈,使出版企业委托给代理商的出版物退货量超大,而退货所产生的风险全部由出版企业承担,所以大量的退货占用了出版企业的流动资金,同时增加了相应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仓储成本等,增加了出版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管理架构不完善


有的出版企业的管理者只注重对存货的日常采购和销售出库环节的实物流通过程,而对存货的管控意识淡薄,有的认为加强存货管理的工作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加强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相应的开支,如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等,由于管理者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出版业的存货管理方面没有科学、合理、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出现责任不明确,责任意识模糊,岗位职责不清晰的情况,更有工作人员串通舞弊现象存在。


有的出版企业虽然设有不同的部门管控存货,但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联动沟通,使存货部门和生产部门多有出入,相互独立,对所需要的原料未能达成认识上的共识,导致最终存货积压,缺少必要的原料供应,加大了出版企业的成本开支,运营艰难,严重的的情况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局面。


二、出版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出版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巨额损失。好的图书存货管控策略能减少因图书报废带来的损失,降低图书存货的积压风险。对出版企业来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图书存货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督,协调存货周转过程的各个环节,便显得日渐紧迫。


(一)从源头控制存货量


要合理控制存货量,还需要出版企业从源头抓起,每一个出版物从最初的市场调研、选题、立项、组稿到排版设计、装帧印刷、上市时机都要持谨慎、认真的态度。产品决策在企业决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的产品决策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由于出版物的选题,组稿对于产品的内在价值来说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决定着出版物最终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出版物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还会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可观的经济前景,所以出版企业应该在产品的事前控制阶段进行周密计划,从市场调研、产品论证到风险评估、编辑组稿准备工作要充分,并注重与出版策划责任编辑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生产周期、成本预算、市场营销策略、效益及评价、风险控制等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力争出版被市场认可的适销产品,同时,对于一些可以提前预售的产品,如教辅用书、教材、考试用书等,销售人员要做好征订工作,印制部门根据预售征订数字以及常规惯例,按照所面市产品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购买并科学计算付印数,保证出版企业的纸张和产成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既避免销售积压造成的资源浪费又不会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从而把出版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出版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存货管理技术,时刻掌控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库存结构,制定图书供应计划,印制适销产品,减少投机性印刷和操作失误,采用分批送货方式进行图书供应,分析周转率低的商品,制定修正方案,消除产品流通中的障碍。


(二)从销售端控制存货量


出版企业应加强对委托代销产品的跟踪管理,完善的委托代销合作能加快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资金周转,加速资金使用效率,使双方实现双赢。出版企业应加强客户信用标准的管理,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谨慎选择代理商,同时重视销售合同、代理合同的签订,明确约定账期,合理控制退货率,对于滞销书,如遇竞争压力过大等市场不太看好的情况,就地折价销售,避免销售市场不满意造成的退货率过高,而图书特有的时效性使这部分退货变成废纸。


(三)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


出版企业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要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这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具有保障性的工作。出版企业在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前,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特点,完善健全的库存管理制度,制定明晰的库存管理方式,还要制定有关的存货盘存方法等。库存管理的流程要明确,要制定详细的请购和购进环节,完善付款和销售环节,进一步优化收款和保管环节的制度,在具体的库存管理中,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库存管理的有效进行;采取适当的库存管理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库存管理,如: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有关的培训工作,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一线岗位值班人员、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等,出版企业还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如ERP等实时监管存货数量,同时使信息资源共享,为销售部门、编辑部门、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四)从财务入手


财务部门要会同存货管理部门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根据定期盘点结果,对存货按照年限进行分类,对于年代久远、销售市场不好的存货及时根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等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更客观、公允地反映出版企业的存货价值。


三、结束语


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行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每一个出版企业来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便增加了困难。在出版企业管理工作中,存货的管理是企业资金运营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的关键性环节,企业不仅要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还要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使出版企业的存货周转保持在良性状态,减少出版企业的资金占用,进一步推动出版企业的良性运营。


参考文献:


[1]王锋华.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毛宇新.出版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3


[3]张莉莉.浅议出版企业的存货管理[J].商,201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