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心衰领域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3.11·北京)侧记
(医学通讯社报道)“本次大会致力于打造我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以促进我国心力衰竭防治事业的发展。”这是年3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大会主席中医院张健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强调。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协办。由于心力衰竭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和社会重大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力衰竭在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年我国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心衰防治研究迎来了快速全面发展的春天。此次大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心力衰竭医学领域专家莅临讲学,介绍并交流国内外心力衰竭防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深入讨论心力衰竭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届大会涉及学术领域宽广、内容丰富,设立了学术论坛、专题论坛、卫星会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中医院张宇辉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国家卫计委医*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局长,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专员,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院院长胡盛寿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委书记李惠君书记,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峻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美国UCSD晚期心脏衰竭治疗项目主任、美国心衰协会前主席BarryGreenberg,美国UCSFJohnR.Teerlink教授等,并共同擂起战鼓,奏响抗击心衰最强音。
中国工程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心衰患者病情重,在临床救治上比较困难。相比心脏外科而言,心衰领域有一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患者的大夫。我国目前心衰诊疗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常规技术需要规范化、医院;另一方面,心衰的研究需要强化,与国际接轨,提高诊疗水平。”
胡盛寿院士开幕致辞
国家卫计委医*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局长表示,我们现在的心衰指南,应该不仅是防治指南,还应该明确“预防指南”。心衰的预防工作如流行病登记、营养支持、运动、慢病管理应该结合,临床医师应该走出院墙,与预防部门、社区同道结合起来,共同努力打造“健康老龄化”——患者享受生命到最后一刻与“端坐十年”,这个生活质量的差异很显著。
张宗久局长致辞
张雁灵会长肯定了心衰专委会的工作:“专委会定位准确、方向明确、开展工作的路径正确,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成效。未来继续在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里好工作和示范榜样。”张雁灵会长还表示:值北京的两会期间,本次会议召开是对两会最具体的贯彻落实。中国医师协会下属的二级机构中,心衰专委会比较年轻,目前已经做了很多,未来更要扎实的去贡献。
张雁灵会长致辞
开幕式之后,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前BarryGreenberg讲演了《急性心力衰竭:寻找策略,应对挑战》报告,Greenberg教授提到,急性心力衰竭是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作为导致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迅速增长,在美国每年超过万住院人次。急性心力衰竭与患者出院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极高的相关性,作为一种治疗费用高昂的疾病,它给全球的患者、患者家庭以及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包括使患者“感觉更好”、呼吸困难减轻,以及预防器官损伤。尽管目前已有许多治疗策略,能改善结局的新方法仍然是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BarryGreenberg教授发言
中医院郑哲教授带来了《心力衰竭的救治——心外科的机遇与挑战》演讲报告,郑教授提及:十年来心力衰竭比例逐渐升高,根据临床情况阐述五种治疗策略:1.单纯应用CABG可获得更好临床结果2.CABG联合自体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移植3.CABG联合左室重建术4.使用心脏辅助装置5.心脏移植。并由此总结,单纯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为了创新技术,迎接挑战,我们需要更新知识,革新策略,寻求生物信息学、医学工程学、生物物理学等更多学科间合作,建立新的工作流程。
郑哲教授发言
中医院张健教授回顾了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近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年3月启动中国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促进项目。4月开展大样本的北京市社区人群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5月发布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China-HF)的初步结果。同年7月4日,“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这对于全方位、立体式、纵深化开展心衰的防治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0月15日,中国心力衰竭防治工程项目在京启动。在当下心衰防控的严峻形势下,经专家发起,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倡议,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张健教授对以上成果给出了高度评价,并对我国心衰防治研究事业的前景寄予厚望。此后,张教授对《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报告,做了详细阐述,张教授强调:China-HF作为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为我国心衰防治研究提供了当前最为详细的临床数据,随着样本量的逐渐扩大,它将更全面地反映中国住院心衰患者的病例特点。
张健教授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主席张健教授,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兼心力衰竭监护病房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从事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和研究工作近20年。是美国《JournalofCardiovascularDiseaseResearch》编委、《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期刊编委。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部委项目和课题,并获得国家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近五年在AJC、JACC、EurJNuclMedMol、EJHF、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出版著作有《心血管病临床用药》、《心力衰竭》。
最后,我们非常感谢国内外权威组织和专家学者为全国医生带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宴,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成功召开,将是承载中国心力衰竭领域学术精华的总枢纽,是指引中国心衰防治事业前进的引航灯,是联结中外心衰学术力量的核心纽带,致力于成就每个心衰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成长,推动中国心衰领域的临床和科研不断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国际化。
与会现场
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