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的心脏一分钟跳几下低于这个次数赶紧找医 [复制链接]

1#

有约君说

心跳过快时,人会感觉心慌、胸闷、出冷汗,因此知道不对劲。

但心跳过慢时,多数人无知无觉,又因为运动员多数心跳偏慢,所以很多人觉得心跳慢是心脏有力、是健康表现。这可大错特错了!

以“无形之间心跳如常”为主题的心动过缓及起搏疗法中国行公益健康教育项目正在进行,心血管著名专家、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教授接受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专访时指出:

心动过缓(心跳太慢)可引起急性、慢性危害;呼吁重视每年体检的心电图检查,一旦确诊不能盲目寄望“吃吃药就好”;起搏疗法相当成熟、简单,尤其24小时总心搏仅五六万次或更低(正常人24小时心跳一般在8万次以上),千万不可拖延治疗。

“薛教授,我就是那个

您在手术台上抢救的患者啊!”

说起印象很深的患者,薛玉梅一下子就想到钟先生,因为每次复查,钟先生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薛教授,我就是那个您在手术台上抢救的患者啊!”

钟先生体检发现心跳异常,随后24小时心电监测证实心动过缓,不过他很不以为然——平时能走能跑,不就是白天感觉累一点嘛,不影响工作生活。直到家人觉得他状态不好,求着他做手术,钟先生才妥协了。

没想到的是,手术当天,他一上手术台就发生了心脏停搏!一番抢救后,薛玉梅顺利地为他安装了起搏器,总算是有惊无险捡回一命。

突然心动过缓

最危险时就是心脏性猝死!

薛玉梅说,钟先生的情况是长期心动过缓进展而成的心脏骤停,也是最危险的情况。

其实现实里95%的人心跳都在60-次/分钟的正常范围内,一般而言,低于60次/分钟是心动过缓,高于次/分钟是心动过速。

如一般人所知,常年高强度锻炼的运动员心跳确实会稍慢一点,比如每分钟50多次,当然也有人是生理性固有心律稍慢,“所以不用一看到自己心跳是50多次就吓得寝食难安”,薛玉梅说。

不过,突然发作的严重心动过缓,比如平常心跳正常或稍慢,突然只有40-50次/分钟、20-30次/分钟甚至更慢,或者出现3-5秒的心脏停搏,就可出现一过性黑曚;出现5秒以上心脏停搏,就会出现晕厥,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当窦房结或房室结不正常工作时,其他异位激动点兴奋可能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可出现心脏性猝死。

长期心动过缓

心衰血栓等等都来了

除了突然发生的心动过缓,长期的心动过缓也是后果严重。

薛玉梅指出,病人如果长期心跳仅每分钟30-40次,可能自己没察觉到任何症状,但其实已经导致了周围脏器长期慢性缺血,并且心脏的自身供血也不足,慢慢就会出现心肌衰退,甚至心功能衰竭;

其次,长期心动过缓,人体极易疲劳不堪,活动耐受性差,动不动就感觉“气上不来”;

第三,心跳慢,血液循环慢,血流速度慢,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他们血液中促凝物质不能迅速被带走,出现淤滞,因此形成血栓的风险比心跳健康者高。

心动过缓的诊断

从一次心电图到植入式监测

如何才能有效诊断心动过缓?

薛玉梅指出,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充分重视最简单、最基础的每年体检筛查,做一次心电图。不过,因为往往这是上楼、走动等活动后检查,可能抓不住真实状况。

建议大家学会摸脉搏、数心跳,比如早上安静地自测一次,如果发现仅40来次/分钟,那赶紧就医,做一个24小时心电图持续监测。

另外,可通过便携式监测设备如运动型腕表、可穿戴电极片,以及触发式小设备等进行自我监测。

如果反复晕厥或突然倒地,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到一过性发作,还可以通过7天、半个月的心电图监测来诊断。临床上还有植入式监测方式,将像小U盘大小的装置植入皮下,可捕捉1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其他恶性心律。

通常来说,24小时心电图是判定有无心律失常的最基本的检测措施——正常健康的心跳,以60次/分钟为例,24小时总心搏是8万次以上,如果只有6-7万次或者更低,那肯定出问题了。

心动过缓的治疗1

先看是否可逆

确诊患上心动过缓,该如何治疗呢?薛玉梅指出,首先需要了解心动过缓的原因。

人的心跳其实属于一个叫窦房结的部位“管理”,相当于是“指挥部”,窦房结将冲动传导到相当于“中转站”的房室结,从而让心跳发生。

心动过缓,一方面可能是“指挥部”窦房结功能差;另一方面可能是“中转站”房室结因为缺血、心肌炎、年龄大退化、外科瓣膜手术损伤等原因无法传导信号,比如体检报告常见的“房室传导阻滞”。

如果是急性心动过缓,需要考虑可逆因素,比如老人突然发作晕厥、停搏,可能是缺血导致的,这时先进行缺血再灌注,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造影、吸血栓、溶栓、放支架,当缺血情况改善后,心动过缓可能好了;如果是心肌炎,小儿、成年人都可能出现心动过缓,这也是治疗后是有可能恢复的。

上述一过性心动过缓,可以使用临时起搏器,过渡到炎症控制、血流改善,心跳恢复正常就能撤掉仪器。如果一直不恢复正常心跳,就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如果是长期持续性心动过缓,要考虑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不好,需要安装相对永久的起搏器治疗了。

心动过缓的治疗2

永久性起搏器需要精准选择

上述说到的永久起搏器,选择时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根据24小时监测情况看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如何,患者有无心衰,心功能情况,到底是窦房结还是房室结功能不好,有无合并瓣膜问题、有无合并房颤问题等等。

薛玉梅以合并房颤的情况,仔细说明“按需选择”。

对于不可转复的永久性房颤,如果心功能正常,电极无法对一直乱颤的心房起作用,这里只要安装心室起搏就行了。不过要说明的是,心室起搏要植入在正常生理位置——希氏束旁位置。过去认为哪怕装在心尖部这些非生理起搏处,只要能按正常次数跳动即可,但8-10年后心脏功能可能会不断下降。

如果房颤,加上心衰,除了希氏束旁起搏,还可以做双心室起搏,可减少心衰,甚至很大提升心功能。

如果房颤的同时心脏射血分数低,说明心脏收缩功能特别差,就要植入具有除颤功能的装置。

“如果没有房颤的话,常规考虑双腔起搏器;同时合并心衰就要三腔起搏器。”薛玉梅说,而且起搏器也分维持6-8年?8-10年?10-14年等不同时限,还有不同功能、不同科技含量等,需要非常细致的医患交流。

心动过缓治疗3

无导线起搏器最新临床应用

医学科技正在飞速进展中,薛玉梅特别介绍是两种最新应用于临床的起搏器。

第一种是无导线起搏器。

它重量仅为1.75克,小得只像一个小小子弹头,仅6毫米直径、长2.5-2.6厘米,植入后根本感觉不到存在,但却稳稳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跳动。

如果患者年龄大了,皮下脂肪少甚至皮包骨,或者年轻人做起搏治疗却不想有体表疤痕,他们的起搏依赖程度也不高,即心室起搏依赖在40%以下的,就可考虑采用无导线的起搏器。此外,有的患者多年使用常规起搏器后电极老化了,无更多位置植入电极,也可考虑无导线的。

无导线起搏器无切口,只需要经股静脉穿刺,平均耗时仅半小时,从治疗室出来就能上厕所、走动,美观之外感染风险也低。“这个其实挺重要的”,薛玉梅说,有一位病人用的传统起搏器,有一次胸前皮下起搏器被车门撞了,先是肿起来,然后破溃、感染,只能费大劲将起搏器、电极系统一起拔出来,才避免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全身性问题。

第二种是核磁兼容起搏器。上述无导线起搏也属此类型。

医学调查证实,人的一生中,安装起搏器后,50%以上的人在后续医疗过程中要做核磁共振检查,比如肿瘤、骨科问题、心脑血管意外等。年前没有此类兼容起搏器,只能以CT等手段代替MRI,诊断效率不足。“如今,哪怕一时无条件做兼容型,我们也建议电极使用兼容MRI的,以后更换时只要换兼容起搏器就可以了”,薛玉梅指出,未来需求值得充分考虑。

特别提醒

别盲目寄望“吃吃药就好”

“医生,我能不能只吃药,不装起搏器?”薛玉梅经常被患者这样问。

事实上,没有药物可以长期治疗心跳过慢,某些药物也只应用于紧急情况以挽救生命,剂量要求极其严格,且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不能长期服用。起搏器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心跳过慢的有效疗法。

“临床上,我们确实有时使用阿托品片剂、心保丸来应急提高心率”,但一是不能长期用,二是适用要求严格,比如心动缓慢程度不重,没有晕厥、黑曚现象,没有青光眼、尿潴留等等。

一味寄望“吃吃药就好”,万一哪一天出现恶性停搏或恶性心律失常,将非常危险,到时后悔晚矣。

医学指导/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教授

文/何雪华

(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