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I型和II型,前者以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阳性症状为主,后者以情感淡漠、意志缺失、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与脑内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递质,参与人体神经精神活动的调节,其功能紊乱(亢进或减弱)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大多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
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包括: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硫利哒嗪等);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硫杂蒽类(如氯普噻吨);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等。这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相当有效,但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泌乳素升高、嗜睡、抗胆碱作用、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除了拮抗多巴胺受体外,还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5-HT2)受体拮抗作用,也称为5-羟色胺-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常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这类药物避免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某些缺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较少影响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因此其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样存在缺点,比如某些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的不良反应较多而严重,如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等,部分患者疗效仍然不理想,目前还没有研发出新作用机制的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应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各种精神病性障碍的急性发作,复发和病情恶化的病例,如疗效不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增加剂量。已达到治疗剂量及足够疗程治疗后,仍无效者,可考虑换用另一类化学结构的抗精神病药。经上述治疗,若疗效仍不满意,可考虑两种药物合用,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有所区别的药物合用较好。达到预期疗效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原则。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剂量和用法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正确评价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及时适当处理,并调整用药剂量。精神分裂症病程冗长,给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有效治疗剂量。治疗疗程应充足,急性期治疗至病情缓解后,应有相当时间巩固治疗,然后适当减少剂量作较长时间维持治疗,一般不少于2-5年,以防疾病复发。氯氮平和奥氮平都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受体如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胆碱能M受体、肾上腺素能α1受体、组胺H1受体等有较高的亲和力,氯氮平对多巴胺D4受体的亲和力高于5-羟色胺2、多巴胺D1和多巴胺D2,与其抗精神病作用强而锥体外系反应少有关,奥氮平则可选择性地抑制间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而对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影响很小,这使其对情绪反应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很少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这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行为异常)和阴性症状(焦虑、抑郁、攻击、暴力、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疗效,较少影响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在安全性方面,氯氮平和奥氮平几乎没有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但具有镇静作用,可引起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氯氮平镇静作用较强。此外,氯氮平和奥氮平还可引起体重增加,用药前体重指数(BMI)较低者体重增加明显,氯氮平还常见血糖升高和血脂升高。此外,长期服用氯氮平可引起罕见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也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还具有心脏*性,可引起心动过速,诱发心肌炎、心肌病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总体来讲奥氮平的安全性更好。在临床应用方面,氯氮平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障碍,尤其是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奥氮平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可用于急性期控制症状,恢复期巩固疗效,以及长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也适用于中重度躁狂发作,预防躁狂症患者双向情感障碍复发。虽然药名中都有“氮平”,但与氯氮平和奥氮平不同,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通过拮抗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突触前膜α2受体释放,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释放,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拮抗组胺H1受体的作用较强,具有镇静作用,几乎无抗胆碱作用,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米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和体重增加、嗜睡、镇静、头晕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