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故事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冬天就要过去了,各地的天气也逐渐回暖,但偶尔也会忽然降温,且早晚温差大,这就是俗称的“倒春寒”。
这个时候宝宝生病率很高,家长不注意,宝宝可能就被病菌有机可乘了。
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身体异常症状,判断孩子身体可能是出现了炎症,方便及早就医。
一、宝宝便秘、尿液发*
宝宝在倒春寒时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的问题,一般表现为便秘、尿液发*、口腔长疮等显示“肝火旺”的症状。
这时宝宝的身体在告诉我们宝宝的免疫力出现问题,受到细菌病*的感染,患炎症的表现。
●解决方案:
妈妈发现宝宝出现上述“上火”表现时,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C增加免疫力,缓解外源性刺激,多喝给孩子喝水,缓解宝宝尿液发*问题。
平时可以帮宝宝做一些辅助性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情况。
二、宝宝口水变多,没有食欲
近期发现宝宝的口水明显分泌变多,没有食欲不愿意好好配合吃饭,睡觉时也不安稳,常常惊醒哭闹。
这些现象可能都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因为宝宝的各项器官还在完善,所以相对脆弱。如出现胃食管反流,很容易胡地道炎症,如咽炎等。
●解决方案:
针对宝宝的咽炎和肠胃问题,建议在宝宝的饮食上做一些易消化和促进消化的食物,不建议宝宝空腹喝奶。
若宝宝排便过稀,可以给宝宝服用葡萄糖酸锌,同时可缓解宝宝的厌食问题。
三:宝宝有“口臭”
宝宝也是存在口臭问题的,可能原因是肠胃功能紊乱和口腔内细菌繁殖,有炎症的可能。
●解决方案:
家长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和护理,控制宝宝的糖类摄入量,宝宝喝完奶或吃完东西后,要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凹缝处腐蚀,滋生细菌。
关于肠胃紊乱家长要减少肠胃负担,减少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还要预防宝宝腹部着凉。
倒春寒还容易引发的疾病
⑴手足口病
宝宝患手足口病很常见,传染源也非常广,孩子与孩子之间、物与孩子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接触都可能使孩子被传染。
手足口病在初春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时多发期,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童,最容易被传染,一般潜伏期在2-10天不定。
宝宝会伴有低烧、腹痛、浑身乏力,家长很容易误认为宝宝是低烧而忽视了手足口病,一些宝宝病情严重家长不能及时辨认病症,还会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丘疹、水疱等。
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孩子为痊愈前不要外出。
⑵湿疹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春季发病率最高,2-3月是宝宝们患湿疹的高发期。
刚开始可以在宝宝的皮肤上看到新出的少数小红疹,慢慢的小红疹越来越多,向四周扩散,有瘙痒感,形成小水疱,甚至流出疱内液体,最后结成痂皮和鳞屑,但湿疹不易痊愈,喜欢反复发作。
预防湿疹要控制饮食,远离敏感源和刺激性食物,注意皮肤的清洁,少用带有化学成分的生活用品,如洗衣液。
小结:
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准确及时的向家长传达自己身体的不适,需要家长更加宝宝生活和身体上的各种细节现象来判断。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减少病*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多带孩子晒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你是如何提高宝宝免疫力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