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矫正还有疑问这里都给你整理好了 [复制链接]

1#
作者:崔医声来源:医声相伴崔松说

崔医声,房颤是什么丫?

可能很多人对“房颤”这个词儿感到有点陌生...

是啊!第一次听说...家里的老人住院了...说是因为房颤!

对,其实“房颤”很多老年人都已经可能听过了,因为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房颤患者,现在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房颤,就是“心房颤动”!想要了解房颤,得先了解一下心脏!

心脏是一个泵,由心房和心室共同组成,而且各有两套——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泵血的过程:全身的血液回到心房,心房把血挤到心室,然后心室迅速地把血泵到全身。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如果心室出现停顿,就不能泵出血液了,人可能就没命了;如果心房出现颤动,虽然不会没命,但也说明了心房的功能已经损坏,那心脏这个“泵”也就坏了一半了。什么叫房颤?

打个比方:如果把手捏紧拳头再放松的过程想象成心房肌肉收缩及舒张,那么房颤就是手只是在抖动,而没有捏放拳头,也就没有收缩功能了。

房颤有什么后果?◆房颤能使整个心脏收缩力下降→排血功能下降→心脏功能低下,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房颤患者引起心力衰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正常人的血液回到心脏,因为心脏收缩再泵出去,血流是很通畅的;而房颤患者的血液回到心脏后,没有一个正常的收缩过程,心肌仅仅是不停地抖动,血液慢慢地流过去,形成涡流,就像不流动的死水潭一样,泥沙慢慢地就会沉积下来,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会在心房壁和左心耳形成,万一血栓脱落,然后随着血流像散弹枪一样,血栓塞到哪个部位,就形成了梗死。在脑部就导致卒中,在肾脏就是肾脏栓塞,还有下肢动脉栓塞等。所以,房颤患者很容易卒中,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五倍。如果碰到房颤的患者,我们就知道他以后的结局可能是心衰,也可能是卒中。如何知道自己有房颤?

◆主要是感觉到心慌。

有些人觉得心慌慌,比第一次看到女朋友的时候还要慌;

这时如果搭一下脉搏,脉搏变成了又快又不整齐的(当然也有少数不快的),而且这不整齐是绝对没有规律,没有哪两个心跳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哒”,这和早搏又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可能就是房颤了,医院。◆有些人一发作就有很严重的症状:胸闷气急,甚至胸痛晕厥。◆有些人一发作就小便变多。◆但是还有一些人“神经大条”,没有任何不适。什么原因会引起房颤?

要说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非器质性的原因。但引起房颤的大部分都是有器质性的原因。我们分两部分说。

◆第一,心脏本身的原因引起房颤。

房颤既然是“心房颤动”,那心房出了问题,几乎所有的心脏病,只要使心房扩大,都可以引起房颤。

心房受到压力太大,就逐渐扩大,扩大到一定程度,受不了了,心房就没法正常收缩,就颤动了。就好比我们在某个地方买了个油库,不停地往里面加油,油库就越来越满,心房就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如果不当心丢一个烟头,就爆炸了。

(以前房颤最多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而现在更多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还有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都会引起房颤。

◆第二,心脏以外的疾病引起房颤。

首先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刺激心脏跳动,让心脏跳动得很快,有时不仅跳得快还跳得乱,就发生房颤了。

还有一种就是“老化”,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所以,房颤不是孤立的某一个疾病,可能是其他疾病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引起的。

关于房颤,崔医声有什么建议?

◆最关键的是时间概念!

第一个概念——“7天”这是区别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的时间点。刚开始房颤的时候,往往是发发停停的,可能一年发生3~4次,每次发作心慌、心悸,心跳每分钟一百五六十次,医院治疗好转后,可能过几个月又发作了。但是如果房颤发作了7天还没有好转,变成了持续性房颤,就很有可能永远无法恢复了。所以,房颤的时间千万不能拖到7天。第二个概念——“48小时”48小时之内最好要让房颤恢复过来。当心脏失去了正常的收缩、舒张,变成了颤动,超过48小时后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发生房颤48医院,医生能直接用药把房颤恢复过来。但是如果超过了48小时,就不能直接恢复了。因为心脏里面很有可能已经有血栓形成了,一旦恢复正常心律之后反而容易让血栓脱落,导致卒中。

所以,千万记住这两个时间概念。

◆“抗凝”那些事儿!

现在国际上已经公认:对于房颤超过48小时的患者,应该使用抗凝疗法,也就是说用药物让血液稀薄一点,预防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持续性房颤的患者,有一个打分机制“CHA2DS2-VASc评分”

通过这些因素来打分,如果≥2分的话,就需要服用一种“抗凝药”,使血液变得稀薄,可以预防65%~70%的卒中发生。

▲其中:有“华法林”;

优点:①价格便宜②可以检测药物浓度③较易获得拮抗剂。

但是华法林这个药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用得少了没有效果,用得多了就有可能出血,所以需要经常抽血检验凝血指标。刚开始服用华法林时需要每天检测,慢慢地→1周1次→2周1次,到稳定时可以1个月验一次血。这样反复的抽血,很多患者不能接受,就不愿意服用这种药,改用阿司匹林,但服用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引起的卒中没有证据!!!很多人因为这个误区导致了卒中的发生,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比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等。

房颤应尽快去医生处就诊,进行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手术疗法就是射频消融治疗,经过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射频消融的疗效在不断提高,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根治房颤的功效。

◆“假日综合征”你了解吗?

房颤除了心脏本身的因素和心外因素外,还有一点,虽然它的发生率不高,但确有发生,它叫假日综合征。往往有些年轻人在周一容易发生房颤,是因为周末喝酒、狂欢、不睡觉。

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小伙子,20多岁,到医院来的时候是房颤。他前一天拍戏到凌晨1点,然后去吃宵夜,直到凌晨3点,又喝了点酒,就发生房颤了。医院后心律“转”回来了,以后也可能不发作了。但是发生第一次房颤后,心脏就会有一个记忆,以后发生房颤的机会就比正常人要高。所以,狂欢要适度,饮酒要适量!所以!房颤怕酒!房颤怕累!总结其实有关房颤的讨论还有很多,每次开国际会议“房颤”都是热点话题,所谓热点话题就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想想也是,房颤与老龄化有关,而老龄化又说明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牙齿美白整洁是爱美女性都很青睐很向往的,饮食习惯不注意和各方面原因有些女性的牙齿出现问题困扰爱美女性,适合做牙齿矫正的年龄阶段乳牙期、混合牙期、成人恒牙期、美容冠完美无限期等等。

很多人都认为牙齿矫正应该是在成年之后,其实牙齿矫正受不受年龄限制,很多成人都对牙齿矫正的年龄存在疑问,其实年龄本身并不是牙齿矫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要牙周健康,60岁都可以做牙齿矫正。

那么,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一、乳牙期:

早期矫正,治疗的年龄是3~6岁左右,可以通过戴用口腔内活动矫正器进行矫治,疗程约6个月左右。

二、混合牙期:

大约是在7~11岁,乳牙早失,导致牙弓长度减少,进而引起牙齿排列不下,通过矫正器采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甚至配合口外整形力来纠正牙列。

三、成人恒牙期:

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这时牙齿畸形的诊断比较明确,在此快速生长期内矫正,速度快而且矫正效果稳定。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公开自己的整牙经历,“牙齿矫正”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各种各样的谣言和误解也随之在人群中慢慢发酵今天,下面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牙齿矫正的几大误区。

1、已经成年了,就没有办法矫正牙齿了?

成年人的生长发育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的牙齿终生都可以移动。因此原则上来讲,只要牙周健康,几时开始都不算晚!治疗目标明确,受生长发育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小,一样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矫正只能带牙套?

一提到牙齿矫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嘴“铁齿钢牙”的牙套妹,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革命性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不仅完全透明隐形,更可以随时自行摘戴,方便清洁牙齿。

只有牙齿不齐的人需要矫正?

牙齿矫正并非是指把牙齿排整齐那么简单,还包括改善牙齿的咬合关系和功能,改善面部形态,软组织侧貌的美观等目的。所以除了牙齿不齐之外,生活中常见的暴牙、地包天、牙齿之间缝隙过大等等都需要进行矫正。

牙齿矫正会让牙齿松动?

在正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使用中受到伤害,牙齿是有一定的生理动度的。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牙齿受到外力发生移动,因而会有一些轻微的松动。但是这种松动是暂时的。矫治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持后,牙槽骨改建完毕,牙齿就会重新变得和以前一样稳固。

牙齿矫正一定很疼?

矫正过程中牙齿会有一些些不适应,但绝非传闻的那么夸张。现在的矫治理念越来越倾向于轻力矫治,优秀的矫正医生会为患者调整到最佳的位置,把疼痛减轻到最小。

矫正后会一定有牙缝?

牙齿为什么要矫正?因为不整齐!牙齿为什么不整齐?因为有些牙齿挤在一起,有些牙齿离得却太远。矫正牙齿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只要是对的正畸方法,最终都能让每颗牙齿拥有恰到好处的“占地面积”。所以说,最终排列好的牙齿绝不会留有传说中的“很大的牙缝”。

牙没有换完,不能正畸?

每个人的正畸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牙齿、颌骨生长发育有早有晚、有快又慢。牙齿矫正本身也分很多种,比如说乳牙期的矫正、替牙期的矫正、换完牙后的成年矫正。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方案、正畸开始时间也不一样,所以说如果在“是否能整牙”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医院做个口腔检查再做定夺。

牙齿矫正痛不欲生?

江湖传言,牙齿矫正乃除了拔牙、根管治疗后的第三大可怕的牙科手术。这是真的吗?错!矫正牙齿所用的牙齿矫正器可不是紧箍咒,疼痛也都是大家想象出来的罢了。真正接受过牙齿矫正的人都知道,虽然会有轻微的不适,但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时候的疼痛都是可以承受的。无论是牙齿暂时使不上劲,还是粘膜溃疡,都是正常的暂时的。

戴牙套影响美观?

矫正方法灵活多样,目前的主流技术是粘在牙齿上患者无法取下的固定矫治器即俗称的牙套,包括金属材质的钢牙套和接近牙色的美观陶瓷牙套。此外,还有放在牙齿内侧的舌侧矫治和患者可以自由摘戴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美观均不产生影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

力越大,牙齿移动越快?

牙齿移动是骨细胞参与改建的缓慢的生理性移动,不同于宏观世界的物理力学现象,绝非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实际上很小的力量即可启动牙齿移动,力量过大反而会移动停止或带来很多副作用。物极必反,矫正不能超越生理限度。

缩短复诊间隔,就能加快治疗?

牙齿移动是有固定速度的缓慢的生理性移动,平均一个月最多移动1mm。如果因为着急频繁复诊,牙齿和牙周组织没有休息时间,可能会带来相反的后果。所以说,尽管是矫正牙齿,也要尊重生物发展规律呀!

材料都一样,哪家便宜就选哪家?

“牙齿矫正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个错误观念。牙齿矫正是一个需要高超技术含量的诊疗过程,需要先进的设备进行细致地术前检查和诊断,更需要高明的医生为每个人制定合理的矫正计划。

牙齿矫正存在禁忌人群

1、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群,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需等到疾病稳定后,才可进行牙齿矫正;

2、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这些患者血凝机制不好,做牙齿矫正易出血较多;

3、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做牙齿矫正,以避免炎症局部加重或者通过血液传播、扩散;

4、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整牙手术,以避免肿瘤局部扩散及远处扩散;

5、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做牙齿矫正;

6、有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或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或怀孕,都会影响牙周健康,不宜接受正畸治疗。

7、严重牙周病,例如牙槽骨吸收、牙龈严重萎缩的人群。此类人群建议直接进行全瓷牙或者种植牙,如果想通过正畸改变牙齿形态非常难。

8、关节病患者,成人在矫治中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症状,这需要在矫正前就跟医生说明,尤其是正畸前有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的人。如果不告知就强行矫正,会引发关节病或者导致关节发炎。

9、想通过牙齿矫正改变面部骨骼的人群,如骨性地包天患者和骨性龅牙患者,面部骨骼受到严重影响。对颅面部轻中度骨骼不调引起的畸形只能用正畸手段移动牙齿的方法掩饰部分畸形,严重颌骨发育畸形或要求彻底改善面形者,必须通过整形外科手术解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