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药物 https://m-mip.39.net/pf/mipso_7232741.html包括加拿大在內,全世界都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嚇人消息:
香港有3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南韓13人接種後死亡、日本有一人死亡、印度2人死、奧地利1人死、美國2人死、挪威33名長者死...
這些不幸事件涉及的疫苗,除香港用的科興外,其他包括了加拿大也採用的輝瑞、阿斯利康。尤幸加拿大至今未聞有重大事故發生。
加拿大醫生和各地的醫生對接種疫苗後的死亡事件看法類近,認為時序的關係大於直接的因果關係。
新冠疫苗是用來救命的,不是奪命的。
溫哥華的施明鍵醫生有個很傳神的比喻:星期五接種疫苗後,星期六就中了彩票,你說兩者有沒有關係?
加拿大國家疫苗顧問委員會(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NACI)公布對COVID-19疫苗的接種建議中,給出了相應建議,指出接種者身體若出現6類情況的一種,就不適宜或暫不適宜接種疫苗。
目前的數據顯示,接種後出現較强烈反應的只有1萬分之1,有嚴重敏感反應的是萬分之5。
目前全球共有七款疫苗,計有美國的輝瑞、莫德納、JNJ,英國阿斯利康、印度巴拉特、中國科興疫苗、德國BioNTech等。全球至今已注射超過4千萬劑。
而據輝瑞疫苗注射統計數據顯示,總共萬劑疫苗之中,注射後產生不良反應約7千劑,雖並非全是致死案例,副作用過強也令人對疫苗產生不信任心理。
原本注射的人還活得好好的,結果打了疫苗原本是為了「救命」,逃過新冠病*入侵,卻因此「送命」。
有人認為疫苗中必定含有些新冠病*,注射進入身體後,或許因此導併發症而死亡。也有人認為是太快推出的疫苗本身品質不夠穩定,才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但疫苗注射進入身體,是將「*」帶進身體裡?
打了會出事不打更危險
家庭醫生郭詠觀認為:其實目前全球因為注射疫苗而死亡的人,至今都無法證實直接與疫苗相關,特別香港出現的案例可能早就有長期慢性病,病人都可能隨時有突發事件過世。這情況很像我們的醫學界有句說法,就是在時間上的巧合,但未必有因果關係。
他認為無論有沒有注射疫苗,當事人都極可能在那個時間點出事,不能確定就是疫苗導致的。
「我的病人也有才五十出頭就心臟病發突然過世,他沒有注射疫苗,平時本來就有些人會突然心臟病發猝死。所以大家不需要過度緊張,以為疫苗打了會出事,其實反而是不打疫苗更危險,只要可以打,最好都去接種,畢竟出事是極少數,不須過度擔心。」
他強調疫苗本身並不會引起身體的疾病,但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包括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反應,卻可能會讓原本控制得不太好的慢性病,產生變化。「比如病人注射前與注射後都很緊張,他的血壓當然會高一點,或是血糖會較難控制。當然某些案例也可能因此而突然引發慢性病的惡化。」
慢性病患者更要接種
郭醫生強調大部分的慢性病人都是更需要注射疫苗的族群,因為一旦感染上COVID病*,會產生嚴重併發症,但前提是應該要在慢性病控制得好的狀態之下才能注射疫苗。
「始終最重要的是要看自己對疫苗成份會不會過敏,或是以前注射疫苗有沒有過敏情況。注射前*府都會有個問卷調查,但只是確認民眾是否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是有沒有發燒之類,他們沒那麼多時間逐個問清病人的慢性病狀況。至於慢性病控制得如何,這部分是要自己跟家庭醫生確認的。」
他建議民眾不要靠自己判斷,先跟家庭醫生談談比較好。「其實有機會讓家庭醫生診所都可施打疫苗,比較理想,畢竟家醫對病人的病歷都清楚。目前我們還沒收到消息,但不排除這個可能性,只要疫苗保存不用太低溫,家醫診所都可幫忙注射。」
目前全球接種疫苗者出現的過敏反應有發燒、皮膚紅腫、面癱、淋巴結腫大、肌肉關節疼痛、呼吸困難等。各國皆呼籲注射者需留意的是有免疫系統疾病、懷孕及哺乳中婦女、患有癌症與罕見疾病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患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愛滋病患者等,都應該仔細與醫生確認一下能否注射疫苗。
接種疫苗後中彩票
溫哥華的施明鍵醫生認為,早前在香港接種疫苗後去世的一名長者死因是心臟病,跟疫苗並無關聯。所謂罹患長期病不能接種疫苗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假設一個人周五接種疫苗,周末中了彩票,你說兩者之間有無聯係?」
「疫苗是用來救命的嘛!現在坊間的傳聞很多,大家要搞清楚,那些放出來的資料是不是官方資料?我們是希望大家接種疫苗增加保護,減少死亡率。這也是安排85歲以上的長者,65歲以上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優先接種的原因。」
目前明確不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是16歲以下的小童及青少年,因為臨牀研究未包含這個年齡組別。另外就是曾經因接種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徵狀包括渾身出風疹、咽喉口腔腫脹,呼吸困難等,這可能是疫苗當中包含一些成分引發的。
「食物過敏,如對海鮮、花粉、灰塵等有過敏反應的人則不算在內。我認為懷孕亦無大礙,因為信使疫苗mRNA疫苗中只有短短一段基因,並不會構成威脅,也不會造成感染,只要在適合的年齡段即可。」
作為急症室醫生,施明鍵在去年12月與其他第一線醫護工作者接種了疫苗共兩針。他說全過程沒有任何特別,只感到一點肌肉疼痛,而且只持續了一天。
「我周圍大部分人都是如此,目前的數據顯示,接種後出現較强烈的只有1萬分之1,有嚴重敏感反應的是萬分之5。」
疫苗顧問委員會:有此6種情況人士勿打疫苗
加拿大國家疫苗顧問委員會(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NACI)公布對COVID-19疫苗的接種建議中,身體出現下列6種情況的人才不適合接種疫苗:
1/曾經在使用輝瑞疫苗後產生問題,比如過敏或呼吸困難。曾經出現過嚴重過敏反應(如Anaphylaxis)者不應接種疫苗。
2/有過敏徵狀。
但已證實曾因注射療法(Injectabletherapy)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例如肌肉、靜脈內或皮下注射,但過敏源與COVID-19疫苗成分無關者,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而毋須評估。但要在接種過後延長30分鐘觀察期,因過敏反應通常在接種之後30分鐘開始出現。
曾有過敏反應,但過敏源與COVID-19疫苗成分無關者,例如對食物、口服藥物、昆蟲*液、環境等過敏,可以在沒有特殊措施之情況下接種疫苗。但要在完成接種後觀察15分鐘。
3/因病或服用藥物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的。
因病或藥物作用造成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ed)或罹患自身免疫系統疾病Autoimmune的人,可以在滿足以下條件的情況下接種疫苗:風險評估認定接種疫苗的益處大於潛在風險,明確告知目前缺乏此部分人群接種疫苗後的證據,且接種後可能出現免疫反應減弱,即產生的保護力較弱的可能行。
4/有出血徵狀者,如用出現瘀傷或正在使用抗凝血劑。
出血性疾病(bleedingdisorders)患者,應在接種疫苗前控制病情,最大程度減低出血的風險。接受長期抗凝血藥物治療的患者,不被視作有較高風險,可以在不中斷服藥的情況下安全地接種。
5/正在孕期,可能懷孕或計劃懷孕。
NACI建議,適齡孕婦可以在滿足以下條件的情況下接種疫苗:風險評估結果認為接種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的益處高於潛在風險,同時應明確告知,目前醫學界缺乏對該年齡組孕婦接種疫苗的證據。
6/正在哺乳期。
同樣地,適齡哺乳期婦女可以在滿足以下條件之情況下接種COVID-19疫苗: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接種疫苗對媽媽和初生嬰兒的益處高於潛在風險,同時應明確告知,目前缺乏對該年齡組婦女接種疫苗的證據。
疫苗的臨床試驗過程中不包含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至今並無針對她們接種疫苗安全性及效果的數據,也沒有因不慎接種對孕婦及胎兒產生影響的數據。因此,在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具體個案具體分析。
疑似確診者應推接種
16歲以下者不應接種
加拿大國家疫苗顧問委員會(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NACI)的建議還提及,COVID-19疫苗不可與其他疫苗,包括滅火或活性疫苗同時接種。確診或疑似感染者應推遲接種。
NACI强烈建議COVID-19疫苗不應提供給16歲以下的人,但也說,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為12至15歲的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
條件是該青少年若感染COVID-19病*會有很大可能出現嚴重後果,比如重症住院及死亡,罹患的病徵包括心力衰竭、糖尿病、肝病、慢性腎臟疾病等。或者該青少年因為居住環境所限,有更高的感染風險。接種前必須進行風險評估,且結果顯示益處高於潛在風險,也要明確告知本人及家長目前針對該部分人群的接種數據尚不足夠。
美國發接種者指引
可不戴口罩見兒孫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在本周一發出的指引,那些已經打完最後一劑疫苗的人,兩周之後可以跟其他已接種者共處一室,不用再戴口罩。他們亦可以跟來自其他家庭又未接種疫苗的人在室內聚集,但哪些人必須沒有跟「有可能會增加風險者」同住。
對已接種疫苗又等了兩周的長者來說肯定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可以跟未接種疫苗的兒孫見面。
另外,倘若遇上COVID-19確診者,已接種者對新冠病*反應會變得輕微得多。所以不用隔離或接受病*檢測,除非有新冠病*徵狀出現。不過,若你是住在安老院,那還是要隔離14天並進行病*檢測。
美國疾控中心指出,在無數的情況下,哪些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是要戴上口罩、避免身處人多及通風系統較差的地方,並且跟其他人保接最少六呎的距離。此等情況包括身處公眾地方、跟來自多過家庭又未接種者一起,或跟「有可能會增加風險者」同住的人一起。
美國疾控中心的忠告是:避免中型至大型的活動。
旅遊方面,無論是本地抑或國際旅遊,疾控中心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那麼快恢復。
美國疾控中心指出,目前還有很多有關疫苗的未知地方,例如疫苗究竟對新變種病*有多少效力、接種者會不會是COVID-19帶菌者,以及免疫力可維持多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