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冻哭了极寒天是最危险的时刻,防寒保命送 [复制链接]

1#

常言道:小寒胜大寒,最冷在“三九”。“三九”是从1月8日开始,到1月16日,是数九寒天之中的最寒冷的一个九天,而这个“三九”尤其冷!

极寒天是最危险的时刻

1.温度骤降,引发猝死

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易于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等,都极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2.温差较大,诱发心血管疾病

冬季,北方室内多有暖气,如果过于温度过高,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们在进出时更易发生危险。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表示,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

3.空气寒冷干燥,引发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对抗细菌和病*的能力较弱,容易让其趁虚而入,出现呼吸道疾病。

4.感冒高发,容易诱发心肌炎

气温偏低,很容易引起感冒,得了感冒不可掉以轻心。医生提醒,低温会使人免疫力下降,更易遭受病*侵袭,引发心肌炎!

医院ICU二病区主任徐晓表示,引起感冒的许多病*会引起心肌炎,这些病*进入体内后,会激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回应。但这种免疫是把“双刃剑”,它在杀灭病*的同时,也会因免疫变态反应及其免疫产物误伤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肌炎。

如果感冒只是鼻塞、流涕问题不大,一旦出现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就要赶紧就医了。

5.天冷地滑,容易骨折

数九寒天,骨科疾病发病率呈高发趋势,主要集中在骨折、扭伤、颈腰痛和关节病等。

冬季多地出现大雪天气,即使没有下雪的地方,天冷路面也容易结冰,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可能就是出门遛弯的功夫,就摔倒了,出现意外。

6.日照减少,容易抑郁

寒冷冬季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世福指出,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防寒保命,牢记这几招

1.一个适宜温度:18~25℃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家中最好备一个温度计,将室温维持在18℃以上,25℃以下。

未采取集中供暖的地区,在家里可以使用空调、电暖气、电暖风等设备,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衣物、棉被等。

2.一顶保暖装备:帽子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要注意头部和脚部保暖。

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3.一杯热茶:生姜红枣茶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天吃姜,正合适。中医养生和民俗疗法专家陈惊蛰在年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姜味辛辣,可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寒气,所以受冻的人可以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

吃姜要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

生姜红枣茶的做法:将生姜洗净去皮,切片;红枣洗净,去核;将生姜、红枣放入杯中,冲入开水,盖上盖焖10分钟,放温后就可以饮用了。

4.一碗暖粥:南瓜山药粥

南瓜、山药都是温性食物,常喝能补益身体,抵御寒气对人体的侵袭。而且,南瓜甘甜、山药汁黏稠,加上米一起熬成粥,吃起来也非常香甜可口。

5.一种食物:大豆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园园指出,天气骤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会趁机侵袭。“饮食方”里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抗体的物质基础,而抗体可以帮助人体与外界“异物”作斗争,维持正常免疫力。

6.一个习惯:早睡晚起

养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小时。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

7.一个驱寒妙招:花椒水泡脚

在冬季,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手脚冰凉,更应该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而在洗脚水中加入花椒水,能更好地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抓一把花椒,放到适量水中煎一下,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能下脚时用来泡脚。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卫建立指出,花椒性辛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脉、调关节。还可在水里加上艾叶,祛寒效果更好。

泡脚过程中可不断加入热的花椒水,水以盖过脚踝为好,泡上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因为出汗是祛寒最好的方法。

8.一个养生动作:晒太阳

常说“冬晒太阳,胜喝参汤”。晒太阳是很好的生阳方法,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9.一个暖身穴:阳池穴

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安*明指出,阳池,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手冷发愁。

10.一个户外运动:慢走慢跑

冬季宜收,不适合做剧烈的活动,可适当做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登山、体操等。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状,运动时以微汗为宜。

尝尝两款进补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

制法:羊肉洗净加工后切块,当归、生姜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功效:本方具有温中补虚、温阳补肾、祛寒止痛之效。临床适用于一切虚寒之证,适合腹痛怕冷者、恶风畏寒者、女性气血虚弱者出现痛经、月经后期等,长期贫血患者、容易受凉感冒者、年老体虚久病者。但要注意,阴虚火旺体质不适用此方。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组成:太子参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少量食盐,用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1-2小时。

功效:此汤有补肺健脾,益气生津,润燥止咳之效,适用于肺脾气虚者,出现气短、咳喘、口干、咽干、干咳痰少者服用。

三种自我保健小妙方

1.揉捏耳朵

用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预防冻疮。

2.按摩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背腰部,脊椎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可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下往上反复推揉按摩,可调和五脏,防止腰背疾病,亦是儿童保健防病的有效手段。

3.手指梳头

劳累时可用手指梳头,同时稍加力道点按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舒缓情绪,睡前用此法亦可促进睡眠。

来源

健康时报、扬子晚报

1

END

1

订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