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山深处 [复制链接]

1#

大山深处

1.一路的山

G,这是从上海虹桥开往云南昆明的高铁,路过我的出发地,浙江杭州,还有目的地,贵州凯里。

半月前接到医务科的通知,十一月份我被派到黔东南的榕江县扶贫。整整一个月,也仅仅一个月。

也好,生活需要一点变化,不然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有点乏味。如能对被帮扶地区的医疗事业有那么一点点帮助,那也算是给人生增添一点意义。

火车在轨道上飞奔,到了金华,邻座的壮汉下去了,上来一个瘦小一点的男人。感觉二等座不像刚才那么挤了。

忽然想,人生不就是一次旅程,认识的,不认识的,总是上来又下去。思想突然间如此飘忽。

过了金华,山渐渐多了起来。但多是小山,不算很高,且大多是孤零零的没有连起来,山上倒是郁郁葱葱,满是树木或竹子。

过鹰潭,过南昌,过宜春,过长沙,过娄底,过怀化。路上睡睡醒醒,中午吃了一次方便面。

感觉越往南走,山越发多起来了。

下午四点多,车到凯里。

下车出站,环顾四周,感觉凯里车站就建在群山之间的那一小片空地上。

医院的贾院长亲自来接,很和气,没有一点儿架子。心想幸亏在最后一分钟赶上了这趟车,不然,让人家多等上一两个小时就太不好意思了。

上了来接的轿车,出发,去榕江县城。

贾院长是个中年女性,问我之前有没有来过贵州。我说之前倒是去过贵阳,还去过梵净山和千户苗寨。她说梵净山在铜仁,是另一个州,千户苗寨在雷山县,和榕江县属于同一个州。

贾院长向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榕江县的情况,人口37万,县城常住人口8万,加上外来人口10万左右。想想县城人口还远远赶不上杭州的一个区多,其县城之小,可想而知。

问到县城需要多少时间,回答说是一个多小时,这儿都是山,所以车不是行驶在高架桥上就是行驶在隧道里面。

是的,周围都是山,环顾四周,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卓然而立的山峰。

高速公路就建在在群山之中,逢山钻洞,遇谷搭桥,取直而前。

翻山越岭?不,这是穿山越岭。五鼠闹东京里有飞天鼠和穿山鼠,那不过是传说中的人物。现代的科技让车辆在山谷之上飞奔,在山峦深处疾驰,今人不是胜过古代的奇人异士太多了么。

此时正夕阳西下斜晖晚照,深秋的山峦显得柔和安静,山上有些落叶树木红叶如火,画龙点睛般地为青山增添了几分妖娆。

我虽说生于平原地区,直到高中的时候才爬了一次真正的山—泰山,但最近十多年来也多次去过山区,比如四川的九寨沟和*龙,云南的迪庆,江西的三清山,安徽的*山,贵州的梵净山,当然还有浙南的一些山地。有的地方的山比这儿雄伟,有的地方的山比这儿秀美,有的地方的山比这儿有更多的文化积淀,但像这儿一样伏脉千里连绵不绝群峰耸立几乎不留方寸平地的山区好像还是第一次来。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毛泽东那首《忆秦娥娄山关》里的句子,好一个苍山如海,到了这儿你就知道什么叫作苍山如海。

毛泽东还有三首写山的十六字令,我觉得第二首最是大气: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好一个倒海翻江卷巨澜,好一个万马战犹酣。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开篇八个字: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也是写山的,八个字,气势磅礴,呼之欲出。不知潼关附近的山是否真的如此。

要说写山,不能不提诗仙李白。“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句子。当然,此篇写山势之险的句子还有很多,也很精绝,但我觉得还是比不上他自己的另一首诗,估计大家都能猜得到,就是《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汪洋恣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哦。《蜀道难》是写山的最高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都是古诗,不太受格律的限制,容易施展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其实李白用律诗写山也很出彩。“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前写陡峭,后写高峻,看似用字平白,却非常有画面感。

说到巴山蜀水,十几年前曾经坐大巴车从成都去九寨沟和*龙,当时的印象已经淡薄,好像那一路连绵群山不算太多。

如今置身于黔东南,感觉山多莫过如此吧,尽管特别高的山不多,但这儿的山就这样瓜瓞绵绵层峦叠嶂地铺展开来,只在偶然间留出一片平地来让人居住。

从车窗往外看,不时会看到小山村,那都是依山而建的村落。

问司机是不是这儿也把大山之中的一块平地称作坝子?他说是的,县城所在地就是一个坝子。

能容得下一个小县城的坝子,这个坝子已经是个很大的坝子了。

薄暮时分,车下高速进了县城,然后拐了几个弯,在一条比较复古的街道上停下。下车,跟着贾院长走,到了一个很小的饭店,其装潢和规模比不上浙江的农家乐。医院的领导班子在等,不是领导的也有一个,就是一年前在杭州进修的医生小邓。初见面,免不了一番寒暄。

饭菜已经上桌,多是家常菜,几乎都有点辣,我觉得很好,简简单单、热热闹闹,就够了。有一个菜是血豆腐,类似草原上的血肠,但成分里有了很多精肉,切开后是大片的,不像血肠那么细,也不像血肠那么软,估计是用火熏过的,很有特色。喝的是当地自酿的米酒,泡过某种植物的果实,度数很高,入喉如火,越喝越觉得难以下咽。

贾院长晚上还要开会,先去。饭后其他领导还有小邓送我到宿舍。

这医院的赴贵帮扶人员租的一套房,在医院附近,面积不小,家具不多,但对我来说一卧室一卫生间就够了,不看电视不会客,客厅都不需要。

凯里高铁站纯净的白云蓝天

从凯里到榕江路上的山

2鸡鸣

在榕江县的第一夜,趁着酒意先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三点多。起来喝水,看书。四点钟,听见窗外有公鸡报晓声,听其应答唱和,可知不是一只鸡,至少是两只,且相隔有一定的距离。

久违的鸡鸣声。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过公鸡打鸣的喔喔声了?想不起来了!

小时候家里是会养一只公鸡来打鸣的,那时候农村里有钟表的人家不多,小孩子读书都是听公鸡的报晓声起床的。当然,不是孩子们听到鸡鸣声的,是父母。孩子们都睡得很沉,父母听到鸡叫声,就把孩子喊醒去上学。公鸡报晓是分几次来的,中间会有一段时间的停歇。第一次鸡叫太早,要到第三次鸡叫时起床才合适。有时父母也会在迷迷糊糊的睡眠中数乱鸡叫的次数,然后孩子就端着油灯摸着黑往学校里赶,路上还会喊同学一起走,等到了学校,校门还没有开,孩子们就在校门口玩耍。后来经济情况好起来了,家家户户都有了钟表,喂公鸡的人家也就少起来了,后来连养鸡的人家也少了,毕竟在农村院子里养鸡很脏的,鸡没有定点排便的习惯。

这儿竟然有养鸡的,养的还是公鸡,好奇怪。莫非养的是斗鸡?斗鸡,顾名思义,就是公鸡中的战斗鸡,个大,尖嘴利爪,性悍好斗,人见了都怕。

说到鸡鸣声,这喔喔嘀嘀的声音可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和老子有关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和孟尝君有关的鸡鸣狗盗,和祖逖有关的闻鸡起舞,和武则天有关的牝鸡司晨,和鸡相关的成语实在太多。

古代的皇宫里有专门的计时工具,比如刻漏,但皇宫内是让人学鸡叫来报时的,这种学鸡叫的人被称作鸡人。李商隐的诗中就有记载:“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鸡鸣入诗,最早的《诗经》里就有记载。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就是近来网络热词“岁月静好”的源头吧。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看来古人和我一样讨厌早起。

3科室

早晨去蹲点的科室,内一科。

看了几个年轻医师管的病人,对诊断和治疗提点建议。

医院不大,医生人手不足,内外科系统都没有细分。内科分内一科、内二科两个科室,外科分外一科、外二科两个科室。内一科所治疾病包括:循环、消化、内分泌,还兼管肾内科和血液科疾病。但因为辅助科室跟不上,肾穿刺、骨髓穿刺没办法开展,所以一般遇到诊断不清的初诊病人,医院就诊。

内一科有七十多张床位,病房医生只有八个,其中一个去杭州进修了,所以目前只有七个管床医生,王主任也亲自管了两张床。除了王主任,其他六个年轻医生轮着值夜班。只有一个实习生。医患比例不太合理,缺少主治、副主任级别的医生,六个年轻医生各管各的床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主任来看。

桌上刚好放着他们的工资发放清单,翻了翻,医生的工资和杭州比起来不算低,可能国家层面上有倾斜。据邓医生讲,他们的奖金不高。好在县城的房价不高,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可以买一个平米了。

4平阳乡义诊

来到榕江的第三天就是周六,院方安排去下面乡镇义诊。

今天去的是平阳乡,离榕江县城有九十多公里。

七点半出发,十几个人,三辆私家车,一辆救护车,浩浩荡荡。走的是公路,路面还好,双向两车道,不知属于乡道、县道、省道、还是国道,反正去下面乡镇的只有这样的道路了。这样的道路一般都没有高架桥和隧道,全是依着山脚傍着峡谷修建的,可以想象,曲曲弯弯。车辆依山傍水而行,路边的景色倒也不错,山高林密,谷深水清,时不时经过一个个村庄,都是紧贴着公路建的房子。近来建的房子多是砖混结构,或者是混凝土浇筑的框架和楼板,待成型后再在外围和顶部饰以苗侗人家的特色外观。村庄里的男人们都穿现代服装,有一些年岁的妇女们把头发向头顶梳拢后挽成一个发髻,有的女人会穿民族服装。车不停地走S弯,有时还会过一个U形弯(U-turn),对驾驶者来说,倒是充满挑战和乐趣,但对坐车的,不停地左摇右晃,有点吃不消。果然,行至半路有一个桐庐县来的女医生晕车了,于是调换座位,让她坐副驾驶的位置。半路上又遇到铲车在道路中间作业,清理路上的一堆石头,石头不知是从山上滚下来的还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只能停车等待。下车走走,看到附近在建一条高速公路,路桩已经打好了。最近几年国家对贵州省的支持力度很大的,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

一车当道,堵了20分钟

因为路上不顺利,将近十点半时才到平阳乡。今天是当地人赶圩的日子,也就是北方人说的赶集。当地人口密度低,集市规模不大,人稀稀落落的,不是很热闹。乡卫生院的人已经拉好横幅摆好桌子开始接诊了,我们一行人一下车就穿上白大衣开始干活儿。乡上的人看到县里的医生来了,三三两两地围过来,测测血压,向医生讲讲哪儿不舒服。这儿的人饮食口味重,又辣又咸,所以患有高血压的还真不少,但规律服药不多,更不要提什么血压控制达标了。对于测出高血压的几个人开了处方,让他们去卫生院里面去买药。后来卫生院的人员提醒,卫生院能提供的降压药只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北京0号两种,没有更多的选择,好吧,只能看菜下饭了。还有一大部分病人是咨询烧心症状的,估计和吃太多辣椒有关,这个的乡镇的辣椒很辣,在榕江县是很出名的。

圩散了,我们也收摊。中午在一家小饭店吃饭,饭菜也简单,近十个人一桌,几个炒菜,中间一个火锅,可以往里面加豆腐青菜,估计每人平均下来也不要很多钱。如果不怕辣,可以要一个小碗,比醋碟深,比茶碗小,碗里放的是干辣椒,介于粉和片之间,混以细盐。这儿的豆腐很好吃,估计是卤水点的,味道很正。

午饭后,因为明天还要去另一乡镇义诊,不能回城,大家决定去雷公山走走。

5雷公山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海拔两千多米,但我们是沿着盘山公路开车上去的,只需要半个小时,所以没有感觉到爬山的辛苦和乐趣。在去山顶的路上,见树木逐渐变得低矮,应该是海拔变化的自然反应吧。山顶植物有玉兰、杜鹃等,其中野杜鹃居多,在这个季节已是枝叶凋敝,貌若枯死,枝干上生有黑苔,甚为萧杀。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植物其实并没有死,明年春天,东风一吹,就会绽叶吐花。写本篇文章时百度了一下,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穿衣树,毛茸茸的黑苔就是树的衣服,可帮助他们越过寒冬,这就是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吧。穿衣树是景区七特之一,另外六特是苗皇城、八卦林、飞瀑群、猴啸谷、千角场、睡莲池,此番匆匆来去,不能一见,估计这些美丽的名字附会较多,真的去了也不过如此。人间景色多如此,正如东坡先生所言,庐烟浙潮,还别无事。

在山顶停车后,沿着公路继续往前走数十步,在公路的尽头见一座院子,是电视台的,内有高耸的电视发射塔。院子旁边有小路,拾阶而上,不远即见小石碑,上书“苗岭主峰雷公山”,是贵州原省长王朝文所书。不远处另有一黑色巨石,也刻有同一版本但大了许多的几个字。山顶有一小小的观景亭,驻足远眺,但见秋山绵绵、雾海蒙蒙,远与天接。想起一百多年前,苗族起义*首领张秀眉曾于此藏兵上万,与围剿的清兵决战,何等壮烈。曾经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虽成陈迹,但不能不以之兴怀。

在别人还在山顶流连时,我离开人群到附近走走,见有一石径蜿蜒而下,顺石径下行,林密景幽,步移景换,石径旁有种树上结着红艳艳的小小的果实,不知是什么树种,好像在*山上也见过的。在石径上可以看到来时的盘山公路,还可看到对面山峰上的一座小亭。因为怕同伴们找不到我会着急,没有继续往下走,原路折回,爬坡上山,走不多久,就气喘如牛,看来毕竟是高海拔,加上自己近年来不锻炼,体力已是不济。

在下车处,遇到同伴,他们说可以跟车走,也可以顺着山路走下去,原来他们所说的下山路就是我刚才走过的那条狭窄的石阶小路。想到自己嘎吱作响的膝关节,决定还是坐车下山。

总起来说,雷公山是座很自然的山,如果适时而来,沿石径登临,山花烂漫,流水淙淙,鸟鸣猿啸,云山雾海,必是一番美景。另外,身处这荒幽之地,还会顿生出远离喧嚣、陶然忘机之感。但是,谁若想跑到这儿看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古寺名刹,恐怕要有点儿失望了。

雷公山

山峦起伏直与天接

6乐里蟋蟀斗牛场

从雷公山下来,驱车走回城的路,行至半路,已是暮色苍茫。天全黑时,在乐里镇停车,吃饭住宿,明天要在这个乡镇义诊,今晚就不回城了。

吃住都在一家斗牛场。这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应该是刚营业不久,有些辅助设施还在建设中。斗牛场号称世界最大,不知确否。整体建筑像个城堡,三面依山,环以高墙,房屋环形分布,围出中间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院子的一端建有舞台。晚饭后,舞台上有穿民族服装的妇女在跳舞,差不多就是广场舞的样子,跳得不齐,估计演员们都是乡镇上的居民,不能要求太多。住宿的房间还是不错的,干净整齐,有热水,并附送蟋蟀鸣声。这蟋蟀就藏在客房内,鸣声赫然在耳。《诗经》有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今天真是领略到了!

次日,起床,吃早餐,牛肉粉,五块钱,一碗可饱。同来的医生说昨天晚上的房价只要六十块,每个人只需三十块,真是便宜。

早饭后,去斗牛场里走走。大舞台的后面就是斗牛场,也是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有阶梯型的环形看台,看台的下方就是斗牛的场地,是椭圆形的一块干土地。下去走走,步测场地长径为六十余步。斗牛要很久才举行一次,是二牛相斗,不是西班牙式的人与牛斗。据说举行斗牛的时候观者云集而来,盛况空前,在镇上住宿都安排不下。但今天在这儿是看不到牛的,只有散落在斗牛场上的几滩干牛粪证明有牛曾经来过。

乐里镇的斗牛场

去义诊,和昨天差不多的程式,测血压,咨询。今天有中医师参与,在现场做针灸推拿,还有拔罐的,罐子里有拔出的暗紫色的血,想必这就是体内的不好的东西吧,比如湿气什么的。

乐里也是个小乡镇,今日是集市,很多穿民族服装的妇女来赶集,顺便来测测血压或问问困扰自己已久的某种不适。因为当地人口不多,我们也不是很忙。

义诊

闲下来的时候,在集市上走走。虽然这儿和我老家南北相差数千里,但农村的集市却是差不多的。集市不大,摊位摆在街道两旁,有卖布的、卖衣服的、卖塑料桶塑料盆的、卖柴刀镰刀的、卖肉的、卖鸡的、卖菜的、卖水果的、卖香料卖草药的。这儿的牛肉不是剥皮卖的,带皮,摊位前倒挂一条带肉牛腿,毛褪得很干净,白花花的,乍一看像猪腿,不知情的会说这猪可是不小。这儿的花椒是黑紫色的,小小的粒儿,闻起来气味很浓,本想买一点带回杭州,因为装着钱包的外套落在车上了,没买。香料摊上还有其他的香料,不认识。香料摊同时还卖干鱼,卖草药。有一个摊位前立着牌子,上写着可医治的病种,几乎涵盖全身各大系统。

就是这么神奇

带皮的牛肉

你jee你的p,我jee我的b,各jee各的

7儿童高血压

周一,病房。

刘医生所管的床位上昨天来了一个小男孩,十三岁,按照年龄还应该在儿科就诊的,但因为高血压、心力衰竭被收到内一科。

患儿起病较急,胸闷气喘数日入院,入院后测血压很高,收缩压一百八十多毫米汞柱,肺里有湿啰音,胸部CT提示有中等量的胸腔积液,心超提示左室壁偏厚,血肌酐正常范围。昨日已按照心力衰竭对症处理,并静脉用药降低血压,今日患儿已感觉症状明显减轻,血压也降到了正常范围之内。

我检查了一下患者,心音还是很快,第一心音低钝,有第三心音,可称之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这是心功能受损的标志。肺部啰音已不明显,下肢无水肿。

询问父母,二者血压都正常。

急性病*性心肌炎?高血压和心室壁偏厚怎么解释?伴发?还是坚持病因的一元论?

还是考虑高血压致心功能受损更合理,也更常见,但儿童高血压,且没有家族史,还是首先排除继发性。至于高血压的病程,估计不是近期才有的,只是患儿没有症状没有及时测量罢了。

尽管血肌酐正常,肾性高血压仍不除外,另外要排除肾上腺疾病。

正在办公室讨论时,刘医生说患儿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出来了,隐血是阳性的,两个加号。

可惜的是化验室没有对尿液进行镜检,没有报告红细胞的数目。

建议下一步复查一个尿液的镜检,最好是尿流式沉渣的检查。

本院条件有限,肾穿刺不能做,做了也没有条件做免疫组化和电镜的检查。

周二又去乡镇卫生院。周三上班,询问刘医生,说患儿已于昨日转到贵阳继续诊治了。

后来随访了两次。第一次打电话,患儿父母说那边的医生也考虑是肾的问题,检查结果还没出来。

第二次打电话随访,得知刚做了肾穿刺,标本已送到广州检查。

8忠诚镇卫生院

忠诚卫生院离榕江县城很近的,开车,如果不堵的话,半个小时内可到。那天我们去的路上遇到堵车,到达时卫生院的医生们正在交接班,他们的管理还是很正规的。

卫生院设有病房和门诊,病房的内科系统有十几张床,不细分,属于大内科,但收治的病种多是上感、肺炎等疾病。有些病人其实是不需要住院的,但医保*策规定,门诊上的花费不能报销,所以患者有了病会选择住院。

带着卫生院的医生查查房,遇到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简单地灌输一下慢性病长期治疗的理念。当地的百姓服降压药常常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血压正常后多会自行停药,之后也不监测血压。有些房颤病人,经济条件不好的不会去做射频消融治疗,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吧,又不能监测凝血功能,而那些不需要监测凝血功能的抗凝药物又太贵,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病人负担不起,这对当地医生来说也是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查房不需要太长时间,查完房,卫生院的院子里走走,感觉院子不大,很干净整齐。院内有几个大树,浓荫蔽日,甚显幽静。卫生院的几座建筑外观也很漂亮,青砖白缝,颇有岁月感,不知是近年装修出来的,还是真的就是老建筑。这是榕江县内条件最好的卫生院了吧,我想。(后来在镇上转了转,发现类似的建筑还是不少的,应该是近年进行的外部改造)。从卫生院出来,在门口往远处看看,见街道很整齐,规划的很好,房屋多是二层三层的小楼房,也很整齐。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每个建筑上都有一个五角星。回来的路上问到王主任这个问题,才知道这就是忠诚镇的特色,忠诚,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这是个红色小镇(后来又去了一次忠诚镇,见很多新建的小楼上都画着红色年代的宣传画,当然,毛主席的头像和语录是少不了的)。

午饭是和卫生院的医生们一起吃的,八九个人围着小桌子,两个菜,炒豆腐,炒腌菜,都是双倍量,盛在四个盘里,这样大家都能挟得到。中间一个火锅,排骨,可以往里放青菜烫着吃。饭不限量,自盛。这是卫生院的食堂,每个人只需要花五块钱就可以吃饱。

忠诚镇卫生院的院子,幽

忠诚,就小抓起

9重症监护室里的心梗患者

某一天的初夜时分,已经下班在宿舍了,邓医生打电话来,说院方喊我去重症监护病房看一个病人。

病人是一个老太太,七十岁出头,因为意识不清来院,发病时昏睡状态,对答不切题,被儿媳发现,入院后又查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住在ICU。看病人时已经行气管插管,用了呼吸机。同时还插了胃管,引出的是棕黑色的胃内容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胃出血。胃出血或许是应激性溃疡所致,但出血量较多,此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也不合适。心肌梗死,需要抗凝治疗和溶栓,胃出血,需要促凝血。很矛盾。

但患者的家庭情况让医生不用为这一矛盾而犯难了。

患者是广东人,改嫁到榕江,第二任丈夫已经去世,医院的是继子和他老婆。她在广东还有亲生儿子,与前夫生的,已联系,一时赶不过来。

继子和他老婆告诉医生,家里穷,拿不出钱来。输血的钱都没有。这是要放弃进一步的治疗了。

有钱,不一定幸福。

但没钱绝对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过两天,我问ICU的主任这个病人怎么样了,说是自动出院了。)

10旅游发展大会

我在榕江的时候,当地举办了黔东南州的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介会,简称旅发会。

这是州一级的旅发会,是在州里各个县轮流举办的,今年轮在榕江县。旅发会原定在十月份举行的,但因为准备工作不完善,推迟到了十一月份。

作为帮扶人员,*府有关部门为我们提供了推介会的入场券。

吃过晚饭去看演出。从吃饭地点到旅发推介会会址,刚好经过一条很热闹的古街。在这条街上,也正举办这届旅发会的配套项目,美食节。街上摆了一长溜的小吃摊子,摊子的旁边摆着小桌子,很多食客围着小桌子大快朵颐。

这的确是条古街,榕江县城原来的名字叫做古州,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多山的地区陆路交通不发达,货物都是通过水路运输的,于是临江而建的古州城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货物交流中心,一些外来的商家在古州城的这条街上建立了自己的落脚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落脚点也发展成了很气派的会馆。这条街上会馆有两处,一是广东会馆,一是两湖会馆。我们进到两湖会馆看了看。两湖会馆临街的墙壁有徽派建筑的影子,只有黛瓦而不是粉墙,是裸露的青砖,墙壁上挨着瓦檐的区域是横幅的画壁,白底,上画彩色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大门的两侧及门脸上方的区域则镶嵌着石雕和砖雕,所雕刻的人物多来自神话传说。院子不算很大,但院子中的建筑很气派,两侧及靠门的建筑有两层高,古式的,雕梁画栋,檐角飞峙。走到底,与大门相对的是高大而深广的正厅,木质结构,用料讲究,单层,入内甚感空旷通透。厅内正在举办展览,展出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制品,有生活用品,如织锦、蜡染布、竹编器具等,也有一些颇具民族特色的饰物摆件,是很新的那种。还有书,没有去翻,旁边蓝色布帘上写着“故乡书院”四个字。

两湖会馆

这种图案造型是不是颇有民族特色呢?

出两湖会馆,沿街而行,街两旁已无甚可观之处了。听当地朋友说,当初这条街夏季遇大雨常被淹,而冬天因生火取暖或烤制腊肠等原因,常失火,一旦失火,因都是木结构的房子,就会火烧连营,救都没法救,所以这条街经常重建。前几十年临街的房子大都建成了楼房,砖混结构的,高的有五六层。近年来当地要发展旅游经济,而拆迁又花费甚巨,于是就给这些五六层的楼房包装了一些古色古香的外立面,也花了很多钱,但一看就是假的,有点不伦不类。想想,这种情况何止发生在榕江,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无中生有地建新如旧,就像刚出窑的元青花,就像身形高大碧眼金发的俄罗斯姑娘凤披霞冠舞着水袖踏着小碎步,一不小心就露出一双大脚。

聊着天,很快就到了旅发推介会的演出会场。舞台临江靠路临时搭建而成,有大型背投设备,视觉效果很好。未入场前听到领导在讲话,等入了场,看了一段服装表演(民族风和现代潮流的混搭设计),听了两三首歌,演出就结束了。毕竟是贫困县城,经费有限,请不起外边的大牌演员,本地文艺资源也没有那么多。但值得一提的是那段侗族大歌的表演,我是第一次在现场欣赏,感觉歌声特别的纯净空灵,入耳不忘。据说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

服装表演,已经结合了太多的现代风

11这人命真大

中旬的某天下午,收了一个男性病人。患者姓王,五十不到的年龄,中等身高,看起来挺壮实。他最近干活时总是感到胸痛,停下来休息,胸痛就会缓解。这天早晨又发胸痛,止不住,就向领导请了假,坐了好几个医院看病。门诊一查心电图,广泛前壁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也有轻度升高,于是就收到了内一科病房。因为这是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院领导陈院长最近正筹建县胸痛中心,也来到病房指导治疗。

患者是独自来看病的。必须和家人联系。患者跟他弟弟打了电话,然后告诉医生,他们领导的车出去了,和他一起做工的弟弟联系了附近的出租车,都没有空,过不来。

他们是湖北枝江人,来黔东南修建高速公路,目前正在榕江县下面的一个乡施工,这个乡镇离县城非常远,坐公交的话要三个多小时,开私家车也要两个多。

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问题是他弟弟今天过不来。

患者说,你们今天给我吃点药,这病明天我坐飞机回老家去治。

他根本就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多么凶险的一个病。

我们向他解释这个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告诉他死亡的风险有多高。

最好的治医院去做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拒绝。况且现在患者是独自一人来就诊,钱也不到位,转过去也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另一个选择就是溶栓治疗,但梗塞血管再通的机率不是很大。

患者想了想,答应溶栓。

主任告诉他,溶栓的药物有两种,一种很贵,阿替普酶,要一万多。

一万多?患者呈现一副惊愕的表情。用一种药要一万多!

我猜测他心里可能在想:医院太坑人了。

没办法,这种新药就是这么贵,医院定的价格。

主任说还有另外一种药,三百多块钱就行了。

他说用三百多的好了。

我告诉他,用哪一种药物都不一定保证血管能再通,但贵的药物血管再通的几率大一些。要他慎重考虑,毕竟急性心梗不是一般的病。

最后使用的溶栓药物是三百多块的尿激酶。

药物用上了,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ST段并没有回落。

患者又和弟弟通了电话,不知说了什么,然后告诉医生,他想明天就回去,在老家看病有医保,今天就不再用药不再抽血检查了。

陈院长苦口婆心地劝他,说这个病很凶险,路上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就后悔不迭了,另外,他现在是急性发病,在外地治疗回去也能报一部分的。

患者不为所动,执拗地说,他明天一早就走,走以前会把到目前为止产生的费用结掉的。

既然患者这么说,也没有办法动态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了。

第二天一早,患者真的结账走了。

他一个人走的。

几天后,内一科的医生们在一起又说到这个病人,王主任说:我给他打个电话,看他到家了没。

过一会儿,王主任回来了,告诉我们:病人已经回到老家,医院里住着呢。

大家都为之高兴不已。

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溶栓未再通,辗转千里回到老家,这是在悬崖上走钢丝啊。他走过去了。

这人命真大。

12榕江印象

在榕江县城住了一个月。接下来说说我对这座小城的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

榕江县,曾得名古州,是黔东南州的一座小县城,总人口不足四十万,城市人口,常住加流动,十万左右。

县城建在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坝子上,原来陆路交通不发达,赖有还算便利的水路,曾经也是一方的商业枢纽,也因此有了建筑考究的广东会馆和两湖会馆。

近年来榕江县的交通状况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开车经高速公路到凯里市只需一个半小时,到贵阳差不多是两个小时。另外有动车经过,到贵阳,或者到广西的桂林,都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但从县城到下面的乡镇就不那么方便了,虽然通了公路,但盘山公路逶迤曲折,耗时甚多。据说有一个乡镇,现在开车去要三个多小时,等到高速公路通了,仅需要四十几分钟,以此可知盘山公路到底有多绕了。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贵州发展的支持力度,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得风风火火,想必数年之后交通情况将大为改观。

对于一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县城来说,现在榕江的高楼大厦也很多的。这样的高楼大厦有的是住宅楼,有的是写字楼或商业中心(也是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但大多数的老住宅区,建得都很是密集,楼间距特别的小。我时常想,这样的住宅最适合一种叫作跑酷的运动。我住的那套房子,是临巷子的楼房,没有小区庭院,三室一厅,两个次卧都很小,拉开窗帘,另一座楼房的墙壁触手可及。这样的窗子如果用外开的推窗是不能完全打开的,只能安装侧移的推拉窗。这样的建筑在榕江并不少。老居民区除了拥挤的楼房,还有偶尔掩映其间的低矮的棚户,多是民族特色的木质结构,上覆青色小瓦。

老的居民区,房子就是这么亲密无间

榕江的房价还好,三千多元一平米,最高档的新小区也就四千多。我常对当地医生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一个月的收入足可以买一个平米。在杭州主城区的话,买二手房,一个平米要攒四个月,还不是学区房。

虽然榕江的房价不高,但其他消费却不低。

在榕江理了一次头发,普通的小店,也就是洗剪吹,二十五元,和杭州是一个价。

在街头小店吃过几次水饺,吃饱也要花十五元,口味还可以,皮甚厚,花费比杭州低了一点点。

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不太清楚了。只是听当地的医生说,奶蛋肉的价格和大城市接近持平。

因为城市小,交通倒是方便。从城西走到城东估计也就二十分钟吧。我曾经有过疑问,这个县城里有市内公交车么,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问科里的邓医生,他说有的,但非常少。我是没有见到过。城市小,大家大都选择电动车或摩托车出行。这儿的摩托车特别多,好多都是马力比较大的那种,看起来比较威风。医院的路上,曾见过穿着校服的小姑娘骑着摩托车去上学,后座还带着同学,估计是高中生吧。这儿对摩托车的管理应是很松散的,按说小女孩还不到可以取得驾照的年龄。这儿的自行车非常稀少。这儿的汽车并不少,豪华汽车不多,多是十万元左右的汽车,进口和国产的品牌比例差不多。由于城市小,有车的人上下班也不开车,很多车是闲着的。前面提到过,这儿住得比较密集,所以停车也是个大问题,这也限制了汽车的增量。

至于穿着,这儿的男人和大城市的男人们在穿衣上几乎没有差别。但这儿是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穿民族特色服饰的女性还是比较多的。

榕江处于大山之中,气候是内陆气候,或者说是山地气候。据说夏天气温很少超过40度,但空气湿度大,有时很闷热。冬天很少有冰雪,比杭州暖和。我觉得这儿有特点的是雨。这儿的雨说下就下,来的特别勤,多是小雨,少有大雨,而且下不多久就停了,不会一下起来就没个止歇。我在那儿一个月,下了很多场雨,但都赶在我休息的时候,所以带过去的一把雨伞从来没有拿出来用过。

榕江的地貌和气候,决定了当地的物产。

当地的田地并不算多,在坝子上有种水田的,多是水稻,也有人会种大面积的荸荠。当地人是把荸荠当成水果来吃的。

说到荸荠,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天我们去下乡,看到路边水田里的作物,直挺挺地很高,叶子像某种草,我问开车的王主任那是什么。他说那是boji。我说boji是怎么写的啊?他说是草字头下面一个脖子的脖字去掉月字边儿,ji是荠菜的荠字。当时我没反应过来,心想也许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吧。后来在另外一个场合王主任又说到了boji,我忽然想起来了,问:boji是不是紫黑色的啊,像大的象棋子儿一样?他说就是这样。我说那是不是我们说的马蹄啊?马蹄?他说不知道马蹄是啥。幸好有百度,搜一下马蹄,荸荠的图片出来了,大家哈哈一笑。当地人都是把荸荠叫做boji的,你说了,我懂了,就行了,这就是语言。

原来荸荠长这个样子啊(网络图片)

当地有很多种大田甘蔗的,十一月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靠着公路种甘蔗的农民会把甘蔗一截截地砍成二十多厘米的长度,横一层竖一层地码成一个高二十多厘米的方形甘蔗捆儿,塑料绳儿一扎,放在路边卖,十块钱一捆儿。

因为这儿是山地气候,昼夜温差大,所以这儿的西瓜特别甜,是夏秋两季主要的瓜果。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公路不是特别好,西瓜外销不多,所以西瓜价格也不贵。

听当地的医生说,这儿还有一个可以生吃的东西,叫百凉果,也是块状茎,像红薯,我在水果店的门口看到过,没买。

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就是当地的饮食。

我觉得当地饮食的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来描述:酸、辣、油、咸、药。

之前曾经去过贵州的贵阳、铜仁等地,吃过贵州有名的酸汤鱼。到了黔东南,才知道这儿就是酸汤鱼的发源地。酸汤鱼本是苗族的代表菜,后来推广到整个贵州。欲制作酸汤鱼,首先要制作酸汤。据说最初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来改成用热米汤,再后来用淘米水发酵而成。用淘米水做出来的酸汤,称为米酸。也有用新鲜辣椒和西红柿发酵而成的,又是一种风味。酸汤除了可以用来做鱼,还可以用来做牛肉、狗肉等,酸汤做出来的菜,酸而不涩,鲜而不腻,风味独特,绝不是汤里加点醋调出来的酸味所能比的。

酸汤鱼、酸汤牛肉等一般都带点微辣。

这儿真正的辣并不在酸汤里。

说到吃辣,比起四川、湖南、江西,贵州也是不遑多让。

这儿的辣一是出现在炒菜里,二是出现在调味碗里。

当地人无论在饭店还是在家吃饭,一般每人面前都有一个调味碗,碗里就是粉碎的干辣椒,混以细盐,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上不同量的汤,如果嫌饭桌上的菜不够辣,可以挟了菜放在自己的辣椒碗里蘸一蘸。一开始,我觉得这儿的辣椒是一种单纯的辣,多吃了几次后,慢慢地就能品出一种和辣相伴而生的香来。

油、咸就不必细说了。

药,就是这儿做菜喜欢用药料,各种各样的植物香料。

而集辣、油、咸、药于一体的一道菜,就是干锅牛肉。

这儿吃牛肉不像其他地方一样把牛的各个部位分得那么清楚,这儿就是大杂烩。这儿的牛肉不论盘,是干锅,下面一定要有火,爆炒出来的牛肉盛放在干锅里,维持着一定的热度,这样才更香。一锅牛肉上了桌,热气腾腾,下面有电磁炉继续让它热气腾腾,切成细条状的牛肉、牛百叶、牛心、牛肠、牛腰等和火红的辣椒、麻辣的花椒以及其他各种调味香料一起在腾腾的热气里刺激着食客的眼睛和鼻子,挟一筷子牛肉入口,香、辣、麻,混在一起挑逗着食客的味蕾,而不同部位的牛肉又有不同的口感,或脆嫩,如精肉、牛腰花、牛舌,或筋道,如牛蹄筋、牛肠、牛肚,在细细的咀嚼中口舌生香,麻辣爽快,回味绵长,人们就在这畅快淋漓的香辣中汗出如浆,欲罢不能。

干锅牛肉(网络图片)

当地人有时觉得这样味道还不过瘾,会让老板端来一碗草绿色的汤来,浇在牛肉上,就着锅底的猛火翻炒一下。待到新加的汤干了,挟一口牛肉尝尝,比之前又多了一重的青草香、药香,还有一点儿淡淡的苦,苦和香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碗汤是什么?它有一个很暗黑的名字,叫牛瘪,又称百草汤。

牛瘪是什么东西啊?这个就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力了。

杀牛前一天,放之于山间或田野,牛择草而食,至大饱。杀牛后,取出牛胃,或曰牛草包,或曰牛肚,剖开,取其中反刍过的青草糜,用细布包裹,挤出汁液,即为牛瘪。

前几天看一介绍牛瘪制作的视频,刚挤出的牛瘪,当地人有直接喝的,说很好喝,采访人也皱着眉头喝了,说有点臭有点怪。

但这样直接喝牛瘪的毕竟不多,大多是要入锅加香料文火慢熬后才食用的。

制作牛瘪时还会加点牛胆汁,这样就有一股微微的苦,这种苦味会让香味更绵长。

当地也有羊瘪。看来具有反刍特性的偶蹄目动物都可以做瘪。羊瘪多了一点腥膻气。我没吃过。

榕江吃的瘪大都是拿胃的内容物做的,是胃瘪。有的地方还拿小肠的内容物来做,是肠瘪,更臭。

羊肠瘪的制作,我在央视的纪录片上看到过,主持人笑着又皱着眉苦着脸喝当地山民奉上的羊瘪汤的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为什么吃瘪呢?肯定有各种传说,不一定可信。当地人认为,牛羊吃百草,且择草而食,里面必有草药的成分,故其必有养胃清火的作用。

当地人视牛羊瘪为上等食物,尊贵的客人来了,总是要让客人吃一次瘪。

这个月认识的一个凯里的眼科医生说,当地的农民很热情很淳朴,如果在过节的时候,你碰巧在某家某户停脚稍驻,院子里就会走出主人,邀你进去吃饭。如果家中正好有做好的瘪,会为你奉上一碗。而他就曾经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他回忆说,农民家里自制的瘪味道更原生态,有点受不了。

个中滋味,食者自知,无缘得食者自行脑补吧。

一种看似无法入口无法下咽的东西,如果想让人去吃,一个办法是宣称它有治病养生的功效,另一个办法是让它看起来不好但吃起来很好。

牛羊瘪把这两个都占了。

瘪能不能养胃,能不能清火,这个我不太相信。但牛瘪吃起来倒真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吃了一次还想再吃第二次。这就是美味的标准吧。

把牛瘪汤浇在干锅牛肉里,这种吃法是干吃。

还有一种吃法是吃牛瘪火锅。一般用鸳鸯锅,一边是干锅牛肉,另一边是汤里加了牛瘪的火锅。

(此处应有关于牛瘪的图片一张,为避免阅读时产生不适,遂以此代替,有兴趣者自行搜索。)

说到这种下面能加热的干锅或鸳鸯锅,就不能不提青菜。干的或汤的都可以加青菜,青菜可以是高脚小白菜,也可以是一种在杭州吃不到的花叶苦菜。

花叶苦菜是芥菜的一种,生长在云贵川地区,大叶,叶缘锯齿状,质脆,味微苦,稍烫即熟,是当地人吃火锅常配的一种菜。

网络图片

说到这种下面能加热的干锅或鸳鸯锅,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当地的小桌子。当地人在家或在小饭店吃饭常用一种小圆桌,高不及膝(不是说不及我的膝,身高一米五的人的膝关节也不及),中间有方形缺口,可放电磁炉。这像极了古代的铜钱。众人围小桌而坐,坐的是和钓鱼人的小马扎一样高度的小凳子。女同胞们如果去那里,建议不要穿短裙,在此友情提示一下。

除了酸汤鱼、干锅牛肉、牛瘪这三种黔东南饮食的重头戏,还有其他几种也值得一提。

这儿的血豆腐不错,类似草原上的血肠,但肠里多了碎肉,较血肠粗,估计是用大肠做的,但不知具体如何制作的,我想灌肉入肠后肯定用火熏过。吃时把血豆腐横切成大片,加油加辣爆炒,配葱姜,或与蒜苗同炒,入口有豆腐的细腻质感,很有特色。

当地的麻栗豆腐,好像是用当地山上的一种树上的果实磨出来的,有凉粉的口感,也是炒食的。

在这儿吃了一次蜂蛹,真香(这个词是个网络热词,颇具喜剧感)。这种蜂蛹应该是马蜂或土蜂的蛹,集市上有卖藏有蜂蛹的马蜂窝的,是当地农民在山上摘的,一斤要八十元到一百元。做菜时把马蜂窝撕开,把蛹以及翅膀没有完全展开的幼蜂取出,入油锅烹炸至熟,入口甚香。北方人喜欢吃蝉,也吃一种柞蚕的蛹,但相较之下,还是蜂蛹更香一些。

这儿杀牛卖肉不像北方那样剥皮剔骨,而是刮毛之后连皮带肉一起卖的,于是就有了牛皮这么一种吃食。有次在王主任家吃火锅,就有一盘已经煮熟的牛皮,估计是商家煮熟后卖的,这样做好的牛皮入火锅稍煮即可食,是一种很绵软的口感。

13现状与展望

一个月的时间的确很短,似乎一转眼的功夫就吹响了离别的笙箫。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深深地为当地质朴醇厚的民风所感动,于是,离别之际总会平生出一份牵绊与惆怅。

作为一个技术帮扶人员,通过一个月浮光掠影的观察,感觉贵州省在大力发展基础建设的同时,各方面的软实力仍有待加强。比如医疗行业,当地仍处于缺医少药的状况,医院的医生人手不足,医患比例不合理,药物也不齐全,医生选择用药的时候常常是捉襟见肘。医院如此,乡镇卫生院条件就更差了,甚至有的卫生院只有两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另外一点是新技术的开展起步艰难,一些医疗设备的养护费用很高,而这一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一定能对冲设备的折旧和养护。国家投入、医院运作、民众健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协调,这真不是一个技术人员所能指点的事情。

一夜西风起,张翰想起家乡的鲈鱼在此季节应是最为肥美,遂辞官回乡。黔东南每年都有一批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如果他们在选择就业时想起了家乡的酸汤鱼、牛瘪、干锅牛肉,也许他们就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医院以及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的发展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外来帮扶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些能把知识带回家乡的年轻医生才是当地医疗事业的未来。

回杭州的那天,从榕江到凯里的高速公路上时有大雾弥漫,车子不敢开得太快。

在大山深处,浓雾常常弥漫在一段一段的路程中。

但雾总有散开的时候,只要方向是对的,耽误的时间总是能追回来的。

以此祝福大山深处的榕江。

完稿于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