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里有学问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关联,无论年糕粽子和月饼,今天还有腊八粥。我琢磨,这固然有口口相传的文化基因,大概也跟骨子里遗传下来的饥饿感不无关系。生理学上讲,疼痛是一种最深刻的记忆。还真让我说对了。早上喝粥,年届七十的老父亲端起碗,不由自主地触景生情,忆苦思甜了。说他一生中不能忘怀的那次喝腊八粥的情景,是人所共知的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那天我奶奶一大早起来就伤感地说:“今天是腊八,过了今年这个腊八,不知明年的腊八还能不能再有这些人在一起了?晚上无论如何也得吃一顿腊八粥!”当全家围在一起准备吃腊八粥的时候,那是一锅怎样的粥啊!锅盖一掀,一股苦辣味直扑鼻孔,那还是奶奶精心挑选的,现在恐怕连猪都不会吃的干菜叶、榆树皮加上炒干的玉米棒碾成的粉,放在一起熬的,粘稠灰白似乎可以用来刷墙的东西。父亲是家中的老大,端起碗眼泪就下来了,只吃了半碗,就让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了。父亲命好,后来当兵走了,从此不再挨饿;我的大叔,被奶奶叫作“二胖”的孩子,饿死了。所以今天对吃腊八粥的传说由来给以友好的理解和善意的微笑。我更相信其最早是出于腊祭需要的传说。官家一般用牛羊之牲类,告祭苍天,保佑江山永固,百姓也要求吉祥,乞平安,但是穷,只好拿些五谷杂粮代替了。佛教把腊八作为“成道节”,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这应该是印度祖宗的中国特色了。联系印度人的习惯,释迦牟尼当初喝的,我认为主要成份是牛乳,叫奶粥更恰当。至于朱元彰在狱中从老鼠洞中掘出五谷,熬粥而活命,从而打下几百年大明江山的故事,就权且听听,讲给小孩子说笑吧。从古到今的监狱,除了时下专门给贪官开设的类似软禁室疗养院的场所是应有尽有的,其他漫说煮粥的铁锅和薪火,恐怕就连吃粥的碗匙都别想找到。很大的可能,是朱元璋这穷小子当了皇帝,感觉出身不好基础不牢,就编个故事增添些神秘色彩,以为自己的合法执*地位加些筹码罢。佛家慈悲,每在腊八时节支锅赊粥,以救助灾民,弘扬佛法,命为“佛粥”。如今的北京雍和宫,也年年坚持了腊八放粥的习惯,只不过来的不再是灾民,而多是信民与游客了。官家放粥,一般有两种动机和目的:一是广布恩威,祈佑夙愿。过去每逢腊八,宫廷便要熬制腊八粥,分赠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侍从宫女,同时也要向各个寺院赠送果米,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也是皇帝王公们和民共乐、与民同甘的一个*治象征。二是赈灾救困,管控饥民。倘若有灾,大批流民分散流亡,死亡或者造反,恐怕就会引来瘟疫和动乱,如果由*府放赈赊粥,就可以把灾民控制在指定的区域,掌握在视线之内。通常,那一点粥是养不活人的,官家需要的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在希望中不再流动,在等待粥食排队中慢慢的饿死。清代李福有一首《腊八粥》诗,表现了腊八僧寺舍粥、饥民潮涌的场面: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以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言我无得。可见,传说多是美好的,现实多是残酷的。吃的历史,其实也是吃人的历史。粥之所以成了节日里美好的传说,是因为官家需要老百姓遗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需要粉饰太平,好做万年王八;而百姓自己也需要遗忘,需要向前看,希望来世比今生过得好,精神胜利法是穷人常喝的二锅头。华北有歌谣:“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还真不是只为了吃,过年过年,其实就是过的一种期盼,过的一种念想。中国的老百姓最容易满足,也最容易打发,一家人围拢在火堆旁,有一口粥喝,看看去年喝粥的人今年还在,就感觉很温暖了,就要感谢上苍感谢他们被教育要感谢的了,也未必一定要去抢大户人家碗里的肉了。多么好的老百姓!多么应该知足的上苍!可是,应该被满足的能够被满足吗?应该知足的能够知足吗?简单算了一下,在“豆你乐”、“蒜什么”一骑绝尘的物价涨势下,如今一碗腊八粥的成本要比去年多了两到三毛钱,这还没搁什么核桃桂圆莲子之类的高档玩意儿,没算什么水价煤气价和人工价。两三毛钱一碗粥的涨幅,大家还喝得起,无非是多加水多加米,吃饱是没问题的。不过想想接踵而来的春节,肉蛋奶菜油,香烟茶糖酒,这就得掂量一下钱包,好好盘算一下了。按理说,和善积德这事,不能总让寺庙里的和尚出头吧?*府是干吗吃的?你可以不用支起锅来熬粥,让大家过年期间菜篮子里多点肉和菜总是应该的吧?总是可以的吧?别的都好说,你多吃多占老百姓大不了睁只眼闭只眼,权当喂了耗子养了狗了,可要是让老百姓过不好年,那老百姓就要让你过不好日子了。中国特色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当前最大的大事就是想办法稳定物价,让老百姓过个好年,说实话“二会”他们并不怎么太想发生关系,可这过年关系太大了。可有一样要提醒在前头:有权力有办法别冲着小商小贩们使,他们也是老百姓,甚至是更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也要过年的,你一句限价的行*命令下来,让他们到哪里挣钱去?那年广东东莞向低收入人群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市民每人补贴一千元,我看就挺好,有推广价值,“莞式服务”要都像这么个服务法,老百姓是不会骂娘的。国家财*不缺钱,大多数地方*府也不缺钱,就看缺不缺良心和行动了。最后要说,熬粥的过程,也有学问。玉米和红豆这种个性强的,不易煮烂,要事先泡好三、四个小时,使其逐渐软化,就叫分而治之。火候很重要,起初要大火,开了锅就要小火、文火,大火煮沸,文火煮味,要不急不躁,这叫顺势而为。高压锅强力压出来的粥,看起来很烂,味道却一般,并且色泽寡淡很提不起食欲,所有的原料都失了本来面目,稀烂如尸体,这叫高压逆行。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才能煮出一锅和谐的腊八粥。煮腊如此,搞*治又何尝不是如此?李银河大姐说,做爱跟做饭都是民生问题。那么就请掌握天下民生的大人们,从做好一锅腊八粥的饭开始吧!不做,哪来的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