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能源专家称地缘风险将左右国际油价
解放*潜艇“猎杀潜航”中国海*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新华东京3月7日电(冯武勇)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研究员小山坚7日说,中东北非局势带来的地缘*治风险,将是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小山坚当天在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东局势与国际能源情势”报告会上说,利比亚动荡局势长期化,或者社会动荡持续扩大到其他中东北非国家,都将对国际原油供应构成重大打击。在这种市场预期下,会有大量资金继续进入原油期货市场,持续推高油价。他说,今年1月之前,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的两大因素是供需基本面和金融因素。从前者看,2010年,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带动下,全球经济出现整体复苏趋势,使得原油等能源需求再度高涨。从后者看,去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而今年1月以来,始于突尼斯的中东北非动荡局势,使得地缘*治风险成为驱动油价上涨的第三个要因,对原本就因需求旺盛和热钱涌入而持续增强的油价上行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小山坚结合近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指出,经过2008年至2009年的大起大落后,该期货价格在2010年大部分时段处于箱体整理,基本在每桶60多美元至80多美元之间波动,年平均价格不到80美元。这种相对稳定状态,既与之前油价剧烈波动后果带给交易者的教训有关,也与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75美元是合理价格”这一表态对市场心理的影响有关。他指出,去年11月以来,纽约市场油价突破箱体上限,基本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策出台时间点吻合,但其上行走势还受到美原油库存高企数据的一定压制。相比之下,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近期走势更能反映国际原油市场的交易情况。今年2月以来,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的利比亚局势急转而下,全球石油供应出现明显缺口,使得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原油价格都明显上涨。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月利比亚原油产量为日产160万桶,出口150万桶,其中85%出口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冲突加剧以来,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利比亚石油日产出至少已损失85万桶。小山坚认为,现阶段欧佩克依然拥有足够的剩余产能,除伊拉克以外的欧佩克11个成员国中,总计拥有日产515万桶原油的剩余产能,其中沙特占350万桶。但从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数据看,2010年年中以来,欧佩克的剩余产能开始趋于下降。此外,原油和石油制品的商业库存虽然仍保持在过去6年均线以上水平,但近期正在下降并逼近均线。小山坚预计,当前,纽约市场油价将在85美元至105美元之间波动,布伦特原油期价在100美元至110美元之间波动,但如果供应方发生更多问题,价格预期将再次上扬。届时,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的应对策略将成为左右市场的关键。例如,欧佩克是否决定大幅增产,国际能源机构是否决定释放石油储备等。不能排除油价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世界经济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